甘慶淩是知道一些世界能源的發展趨勢的,對石莫的想法,也沒有提反對意見,而是說道:“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都是新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那我們是要研究那個呢?還是全部一起上?”
甘慶淩跟著石莫做事也有不少時間了,了解一些石莫的性格,可能是因為他有錢,做什麼都喜歡搞全產業鏈,一點都不怕虧本的樣子,因此才有此問。
石莫認真想了一會,說道:“我們把重點放在太陽能和風能的開發利用上,公司培育新能源經濟的線路要圍繞太陽能和風能的產業鏈發展,最終形成光伏產業多晶矽提純、單晶矽拉製、多晶矽鑄錠、晶矽切片、太陽能電池、組件封裝、光伏技術係統應用的完整產業鏈,研發自主核心技術為新能源發展奠定技術基礎,做太陽能和風能互補的產業發展模式。”
石莫一開始也想全部都涉及,但想到未來各國的新能源發展情況,石莫就不敢亂來了。在未來,生物質能在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後,國內外許多專家都表示這種能源方式不能大力發展,它不但會搶奪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更將會導致社會不健康發展。地熱能的開發和空調的使用具有同樣特性,如大規模開發必將導致區域地麵表層土壤環境遭到破壞,必將引起再一次生態環境變化。而風能和太陽能對於地球來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的健康能源,他們必將成為今後替代能源的主流。至於核聚變能,石莫現在還玩不起,隻能等以後公司發展壯大了在說。
石莫如果從現在就開始大力發展太陽能和風能,未來中國就不會出現卡脖子的情況。比如,在90年代,由於多晶矽技術的瓶頸中國短時間內無法突***處受製於國外跨國公司的壟斷,中國有原材料但無技術,落到隻能成為廉價的國外環保產業加工廠的境地,從而導致中國太陽能產業的裹足不前。還有風電設備關鍵零部件生產環節薄弱的問題,比較突出的是葉片、齒輪箱、主軸軸承製造,還不能滿足國內整機製造能力的需求。
甘慶淩聽到石莫的話鬆了一口氣,幸好隻有兩個,如果全部一起上的話,他真的頂不住。
甘慶淩說道:“老板,我們是要興建太陽能發電廠和風能發電廠嗎?但無論是風能還是太陽能,若要進行大規模發電,都需要較大的占地麵積,從而帶來較高的建造成本,尤其在香港這樣人口密集、土地緊張的地區,不夠地方建造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廠啊。”
像香港這樣的大城市還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更為重要,不可能因為要環保,而占據很大的地塊。就算港府答應可以搞,那些地產商也不會答應啊。
石莫倒是不擔心這個問題,他早有對策,笑著對甘慶淩說道:“中國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分布是很不均衡的,其中風能資源最為豐富的是東部和東南沿海地區,全國風速超過7米/秒的地區,絕大多數都集中於此,香港也在這個範圍內,香港的土地資源是緊張,但香港靠海,有研究表明在海洋中可收集得來的風能,擁有可以跟太陽能相媲美的力量。因此我們不要在香港建造路基風電場,而是興建海上風電場,為了收集這種能源,我們可以用風力發電機組覆蓋整個無邊無際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