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對決IBM和蘋果公司(1 / 1)

聽馬許願介紹完畢,石莫點頭表示知道,問道:“我們電腦的物料成本是多少?”

馬許願恭聲回道:“老板,神州電腦其整體的BOM物料成本是這樣的,16KB版的整機物料成本為290.5美元,折合港幣約2900元。

其中方舟Z1處理器與內存成本為73.5美元,占總成本的比例最高。第二高的是顯示屏與軟驅成本為66.5美元,剩下的是其他的一些電子元器件的成本。”

需要說明的是,物料成本指的是各個元件的成本,這裏沒有算上研發之類的成本。

這些隻是最基本的物料成本,並不包括研發成本,比如係統的研發經費等。還有後續的宣傳營銷、場地人工、售後等等費用都沒在其中。

“嗯嗯,那麼大家認為神舟電腦定價多少合適呢?”石莫繼續發言提問。

石莫隻負責提問,再由他們討論對策,最後他來拍板就是了。

什麼是總裁?會議30分鍾,前麵其他人發言討論,最後5分鍾做決定的人就是。

這時個人電腦事業部經理馬強說道:“現在的國際大品牌占據個人計算機售價的1000美元價位段以上,其他微機品牌核心戰場則在四五百美元,考慮到我們的品牌號召力還很小,因此我們一定要避開國際大品牌,根據不同的內存,神州電腦定價為七百到九百美元比較合適。”

高錕反駁道:“我們的技術上做到了國際品牌的水平,甚至比他們更好,沒道理售價要定的的這麼底,我看一千美元就很好。”

“是啊,最少要一千美元起步,對比美國蘋果公司在1979年生產的Apple II Plus電腦, CPU是莫斯泰克6502,頻率1MHz。內存16KB,最大支持64K內存。OS為AppleDOS,他的整機零售價是1298美元(4KB內存)或2638美元(64K內存)。”

“沒錯,沒錯,對比去年8月IBM公司推出的IBM 5150電腦,他的要價更高,要價一部美金1,565元,如果要全配(內存全滿、彩色屏幕等)則需要美金6,000元。

你看它的配置, CPU:Intel 8088,頻率4.77MHz。RAM:16KB,最大可到256KB。OS:微軟PC-DOS 1.0。顯示適配器:16色輸出與分辨率最高640 × 200(CGA)。儲存: 5.25寸軟盤驅動器。這些除了CPU,沒一樣有我們的好。”有人附和道。

“這是我們的優勢啊。”

“但我們的品牌能跟人家比嗎,IBM可是世界公認的計算機霸主,我們的品牌溢價能力完全沒法比。”有人出聲說道。

……

石莫在一旁聽著,沒有插嘴,想著自己知道的未來電腦發展史,該怎麼去應對。

是去走蘋果的路?還是穀歌的路?或是高通的路?一時石莫沒有頭緒。哎,有時知道的太多也不好,選擇困難症犯了。

現在IBM還沒開放他的電腦標準,起初的Model 5150的麵世並未給個人PC市場帶來多大的變化。對於大多數人而言,Model 5150實在昂貴。和Apple II一樣,它的主要消費群體隻有商務用戶。

可以這麼說,當這台貼著“IBM”標誌的個人PC誕生後,它對整個PC市場的影響並不大,但是當市麵上的PC貼上“IBM兼容機”標誌之後,Model 5150對於PC市場的想象力才開始顯現。

最終IBM被自己養的兩條毒蛇咬死,個人PC的市場發展驅動力成了Intel和微軟,一個為PC提供核心動力,一個提供係統支持。

石莫是不會允許出現這種情形的,一定要扼殺掉Intel和微軟,成為新的計算機霸主。

https://8./book/54374/491467868.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