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重生者都需要一筆啟動資金,徐憐也不例外。
009年的中國,憑借單純的投機倒把可不能發家。未來的風口行業倒是有不少,但是現在的徐憐還沒有參與進去的資格。
徐憐左想右想,還是決定靠技術發家致富,把注意打到了井本教授的身上。
就在這個秋,北府大學環境產業經濟研究室的宮下教授結束了他長達4年的教授生涯,正式宣告退休。年僅4歲的準教授井本助順利升任該研究室的正教授。一時間,井本助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先是將研究室的研究課題拓展到了化肥研發領域,然後又招進大量的中國和東南亞的學生。
後來在環境經濟學界享有盛名的中國學者李成久、以及越南學者阮成南,均是在這一年年底加入井本研究室的。
但是這個時候,井本教授有些鬱悶。
他是博學的,不僅經濟學做得好,農業化學領域也稱得上是專家。多年來,他醉心於研究農業廢棄物的化肥轉化,已經取得了不的進展。前不久當上正教授的他,又從東瀛國農林水產省獲批了一大筆用於這方麵研究的經費。
可就在這個時候,研究遇到瓶頸了。
按照井本教授最初的想法,是將農業垃圾通過堆肥技術轉化為液態化肥,然後將這種提純出來的化肥賣給農戶,以獲得巨大的利潤。可問題是,到這一年夏,井本助發現了一個致命的問題——要把農業垃圾提純為液態化肥,所需要的成本竟然已經遠遠高於市場上普通化肥的單價,這意味著高價提純出來的液肥,在市場上一公斤都賣不出去!
這一沮喪的發現在009年的夏,差點讓井本放棄這一課題。直到徐憐高二開學的九月,實驗還在灰暗中艱難地進行。
在009年的這個秋,沒有誰比徐憐更明白井本助的痛苦了。按照正常的軌跡,經曆整整七年的折磨後,就在徐憐加入井本助研究室的第二個年頭,井本助才成功改良了提純方法,將成本壓縮到了普通化肥的市場價格之下。後來一年間,井本又進行了兩次改良,最終使得提純成本下降到普通化肥生產成本的一半。
第一次改良方法成功的那,井本助大喜過望,一不留神炸掉了兩皮桶的人畜糞尿。
那,徐憐他們整整洗了一夜的實驗室。
徐憐想了想,從書包裏翻出一支筆來,順手又從李且的草稿紙上撕下了一頁開始寫了起來:
“井本先生
お忙しいところを邪魔しまして、失禮いたしました。徐と申します。(抱歉在百忙之中打擾您,我叫徐。)
……
長分となってしまいだいへん申し訳ありません。お返事をお待ちしております。(不心寫得冗長了,期待您的回信)”
這封郵件底稿大概一千來詞,隻講了一個事情——關於井本助在過去兩個月裏做的工作,以及他目前遇到的問題。——當然,徐憐謊稱自己是一家中國民營公司的研發人員,恰巧自己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因此發郵件詢問是否有與井本助展開合作的可能。
徐憐寫完這些的時候,正趕上下課鈴聲響起。李且想起自己被徐憐抽走的那張草稿紙,於是一邊伸懶腰一邊轉過頭來,想看看徐憐在算什麼。
這一看就瞥見徐憐剛寫完的這封郵件稿,驚得生生把哈欠給憋了回去。
“老徐,你他丫的什麼時候學會的畫符?!”李且這輩子還真沒鑽研過日文,也根本不相信徐憐會浪費時間去學日語這種和高考不沾邊的東西。
文敏聞言也湊了過來,這妮子一向心氣高,生怕徐憐又搞出了什麼她不知道的學習秘籍。
“沒啥,暑假記住的一篇日語作文。你們想想,開展學生活動的時候,我假裝不經意地往展板上那麼一寫,得騙多少學妹的芳心啊哈哈哈哈。”對於徐憐的胡八道,文敏翻了個白眼,又趴回了自己的課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