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還記得我說過的話嗎?(1 / 2)

豐達集團是華國著名的綜合性公司,但主要以地產和物流為主要盈利手段。其創始人兼董事長王策,身價超過700億rb,是009年華國首富有力的競爭者。

但,此人和徐憐明顯是八竿子打不著邊。

帶著疑惑,徐憐點開郵件正文,並不長,隻有寥寥幾句話。

“徐憐教授

您好!我是豐達集團的董事局主席王策,昨偶然拜讀到徐憐先生一篇關於物流布局的論文,讓我深受啟發。因此,我從雜誌社的朋友那裏問到了徐先生的郵箱,在此聯絡,詢問是否有合作的可能。

期待您的回信。

王策”

讀完這封郵件後,徐憐臉色有些古怪。王策的這封郵件,槽點實在太多。

首先,有關於物流中心布局的那篇論文,今上午才正式登刊,王策他是昨讀到的,那明顯讀得是徐憐的原稿。而那份原稿,應該是《經濟與管理》雜誌社持有的。

再者,王策是通過“雜誌社的朋友”獲取到徐憐的聯絡信息,因此他口中的雜誌社分明就是指《經濟與管理》雜誌了。

對這家雜誌社,徐憐實在是把好感降到了最低點。現在看來,那篇論文的違規發表,也明顯是受了王策的指使、或者慫恿。

這個王策,好好的生意人不做,偏偏要來學術界插一腳!

徐憐開始在腦海裏整理起這件事的邏輯。

王策應當是有一個朋友,這個朋友必然在《經濟與管理》編輯部有著極高的地位。

他的這位朋友,在昨看到徐憐的投稿論文時,可能是認為對王策有些作用,於是把論文私自出示給了王策。

而王策,對那篇論文確實很有興趣,甚至唆使編輯部違規發表,然後又問到了徐憐的聯係方式,試圖與徐憐達成合作。

至於合作的內容是什麼…

徐憐猜測,多半是請自己去給豐達集團新策劃的一批物流公司進行布局規劃吧。

想到這裏,他苦笑了起來。

如果是這樣的“合作”方式,那王策也就真想多了。那篇論文是用運籌學做得簡單的線性優化,至於交通狀況、地價等,均不在考慮範疇內。白了,那隻是一個理想化的經濟模型罷了,要用實踐上,徐憐還真不知道怎麼操作。

但是,王策既然沒有點明合作的內容,徐憐自然也不能一口回絕他。

斟酌了片刻後,徐憐回了王策一封郵件。

“王總

您好!很榮幸王總看得上我的拙作。至於王總所的“合作”,具體內容能否進一步明示。我目前在瀛洲國北府大學從事研究工作,所以很多事情操作起來不是那麼方便。

請您見諒。

徐憐”

這樣回信的話,王策就應該能領會到自己婉拒的意思了吧。他心想。

但沒有過多久,郵箱刷新,王策的回信已經落在了收件箱裏。

“徐教授

下個星期二,我將前往漢昌參加一個會議,屆時我想與徐教授見一麵,具體談談合作內容。徐教授的論文非常不錯,我特地囑托我在出版社的那位朋友破例提前發表。

豐達集團將為徐教授報銷行程的全部費用。

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