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周術》(1 / 2)

白月卻沒再接話,身體毛發隨它飲用血液而變得光澤明亮,吳貳忍不住伸手撫著白月後背,也驚歎於眼前這一幕,至此,白月才將那段千年前遺落的曆史真相道明: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1年),始皇稱帝後的第七年,因丞相李斯諫言,始皇下詔‘焚書令’,廢百家書以愚百姓固集權。第二年,又因方士侯生盧生逃跑怒而‘坑術士’四百六十餘人,即便是今日,‘焚書坑儒’事件依然震驚華夏,隻是在這些被坑殺的術士中,僥幸有三位懂借屍還魂之術,他們逃出後,為避暴秦之後的亂世而隱居外海,愈百年,這三個人與侯生、盧生分別在朝野之外建立了自己的家族,這便是後來的五大家族:玄山、方醫、衍命、界相、斷卜。

而巫族,早在周朝之際就已存在,景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0年),周景王去世,嫡長子不久亦去世,周王室在繼任問題上發生內亂,嫡次子王子丐被立為周敬王,庶長子王子朝將王子丐驅逐出王城洛陽,並自立為王,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晉國出兵支持周敬王王子丐複位,王子朝見大勢已去遂攜周室典籍奔楚國,後人逃散進巫山,食草果腹,身體漸具通靈之能,經百年繼續東行於琅琊山隱居,借以《周術》成為了一個掌控祭祀之法的部族,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10年),始皇東巡至琅琊,遇徐福從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尋仙藥未果而歸,正欲降罪,徐福卻推脫出海後不久就在芝罘遭巨蛟阻攔,於是率眾再次出海,其實徐福未向始皇將真正真相言明,他為始皇求仙問藥數十載,雖沒有獲得實質可服的長生不老藥,但卻得知了一種可得永生的力量,而這個力量,就藏在琅琊山萬丈墨淵之下,徐福表麵上為始皇出海獵蛟,暗中卻將《周術》上記載的靈媧之力秘密告知了五大家族,並借五族之手脅迫巫族為其打開墨淵中的永生之門,隻可惜啊,上古媧皇神力豈凡人可輕易窺探,巫族最後雖傾全族之力打開了那扇古玉巨門,但也明白,此舉有悖道輪回,整個巫族所有大祭司事後紛紛自絕於古玉門前以謝窺探機之罪,而五大家族則深陷譴的命輪中,雖擁有了不死之身,卻落個萬世劫苦的下場,如今要想重新扶正已墮落的命輪,就需將地五靈素重歸永生泉。

吳貳和外婆靜靜聽白月述完,村野沉沉夜色裏,兩人俱都長久沉默,雖然白月沒將自己如何變成不死之物的事情出,但吳貳也想象得到,這起強行開啟永生之門的事件中,一定還發生了許多不為人知的事,至少他知道的是,兩千多年前周朝典籍的遺落時至今日依然是曆史界的不解之謎,人們隻知《易經》即《周易》,甚至有孔夫子讀周易韋編三絕的典故,原來所謂《周易》,其實是《周術》與《易經》兩本典籍麼?既然都讀懂《易經》便可通博古,那麼這本早已遺落的《周術》倘若當真記載了永生之力的存在,也就不足為奇了,於是吳貳問道:“既然隻需將五靈素重歸永生泉就可脫離苦海,為什麼五大家族不同心協力呢?”

白月輕輕一笑:“這話著容易,做起來可比登還難,五大家族中,有兩族是侯生、盧生的後人,其餘三族的祖先是當年始皇坑殺術士當中的幸存者,這三人差點因侯生和盧生的逃跑而命喪黃泉,這幾族間積怨已久,雖因共赴永生之道而止戈息武,但最後五族均未得善果,舊怨未消再添新恨,他們各族寧願靠屠戮奪取他族靈素,也斷不會再放下怨恨共進退。”

“你的意思也就是,五大家族的人如果還活著,那豈不是已有幾百歲的年紀?”吳貳兀自咽了幾大口口水,這要是《周術》流傳了下來,但凡有一人能精《周術》通《易經》,那豈不是成了活神仙?而白月似乎講了這麼多也累了,索性把眼一閉,趴下身體了最後一句:“這很稀奇嗎?我不也有千年之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