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鑿井下(1 / 2)

“夠了。”女孩說,夷人們放下水桶,在所謂的鹽井——目前還是個灌了水的坑——旁邊用竹子搭起另外一個架子來。這個架子是夷人們略微熟悉一點兒的東西,隻不過他們的“熟悉”的方向各自不同,有些曾經外出掠奪的夷人認出:“這不是個超大型的紡車麼”,有些從未出過山林的夷人則認為:“這是祭司打鼓用的轉子,這麼大,一定是要召喚一個前所未見的強力神靈,來幫助打井”,而像尺門管家這種,原本是山外人,在夷山中居住多年習慣了夷人的風俗被其他夷人認為是夷人的人,一開始不無輕蔑地預備發言:“你們連水車都沒見過麼,這是……”然後,依稀仿佛記起了幼年居住的村莊,村外的水車,早已忘記麵貌的父母,於是靜默無言了。

第一批運到鹽井工地的竹子是最細小的一批,它們差不多是任何一個想偷懶省力的夷人的首選目標,一旦運到就被迅速地加工成了竹篾和竹鍋,華林對那些挑著細小竹子砍伐所以最快完成任務的夷人給予的報償就是讓他們負擔後續的搬運工作和工地上的各種力工,叫剩下來的人看在眼裏,不敢再做這種耍滑的事情。在這麼合理的勞動報酬麵前,第二批砍來的竹子明顯就粗壯了不少,可以用來搭建工地上需要的各種架子,等到第三批的時候,則由華林親自挑選,他挑選的挑剔程度,讓夷人們都吐舌不止,略彎曲的不要,長短粗細,都得一般尺寸,砍下十幾棵後,擺放在工地上,簡直不像是從一整座山上砍來的,卻是一母所生的一般。

這些竹子的用處,夷人們很快就知道了,它們被吊在那個紡車似的玩意上,隨著“紡車”的轉動沉入了新挖的灌了水的鹽井裏,等沉到一定深度,隨著女孩的號令,夷人們轉動車子,將竹子從鹽井裏提了起來。

竹筒提起時,派剛土司正好立在旁邊,眼看著竹筒被轉到旁邊,有人小心地揭開竹筒上蒙的牛皮,許多泥沙就順著流到了旁邊預先挖好的淺坑裏,被其他夷人挑走,原來這車子是用來下竹管,清理挖井的泥沙之用,而之前的灌水,也是使得挖下的碎石泥屑可以隨水流入竹筒,被竹筒提出。

“放一個小孩下去掏摸泥沙即可,何必費這許多功夫?”派剛土司正準備向新主人表現一番他在使用奴隸方麵的巧妙,忽然又想到一事,不敢動作:“這竹筒提上來的時候,裏麵又是水,又是泥沙,得多麼沉重,底部那張牛皮是靠什麼支撐著糊在上麵,不至於半路漏下的?不對呀!若是牛皮是糊得結結實實的,這不就是實底的東西了麼,放下去,又不轉向,是怎麼在底下提了水沙上來的,莫非是這女孩使了法術?”

於是再放竹筒下去的時候,他故意在旁邊逗留了一會兒,仔細地看了看,根本沒有一個夷人往竹筒上糊什麼東西,就看著那牛皮虛虛地掛在竹筒上,往井中沉了下去。

過了一會兒,車子轉動,又是一竹筒夾水泥沙提了上來,傾在淺坑裏,被其他夷人挑走。

這次,派剛土司又仔仔細細地看了,提上來的時候,牛皮好好地蒙在竹筒的底部,直到井上的夷人將竹筒放倒,揭開牛皮,傾出泥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