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答案(1 / 2)

這個問題是華林也難以回答的,他剛剛用他所得到的力量驅逐了纏繞在派剛土司身上的意識,他並不能確定他做的就是正確的——唉,這時候他才發現不僅他,就連整個嘉羅世界,對宇宙深處的知識知道得也是太少了,他們對於這個宇宙知道的東西不比一隻掠過海麵的陸地鳥兒對大海知道得更多,他們看到在海麵呼嘯的風,看到灰色的海浪和白色的水沫,看到漂浮的海藻、木頭、冰山和偶爾躍起的魚,於是他們認為這就是大海了。

然而現實是他們對海中深處的情形一無所知,他們所知道的僅限於某些被衝到海麵上的殘骸。

這個世界的仙人們也是如此,每當有邪異的事件出現的時候,他們就追蹤和殺戮那些祭司,驅逐和圍捕那些信徒,將祭壇和其他器皿砸得粉碎,又用火焚燒過,將剩餘的東西倒入大地的縫隙,看上去,這樣一切就恢複了正常。但是,隻要還有一個信徒繼續向深淵提供獻祭,那麼回應就隻會越來越近——不為別的,是因為“它”一直在膨脹,從未停止過。

那一點點殘留在刀尖上的殘液提供給華林的信息絕不隻是關於雞鳴村的幻景,它還解答了他的另外一些問題,比如在黑山發生的究竟是什麼。

華林在嘉羅世界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有時會看到縫合怪的展覽,那是巫師們對於家族式犯罪的一種懲罰。巫師們會把犯人們的身體切開,在他們的身上縫上從他們的親人身上切下來的部分,把他們的肢體切下來裝到他們親人身上,然後把所有的犯人就這麼縫成一個擁有若幹條手臂,若幹條腿,肚臍下麵有腦袋,背上——很難說那究竟是不是背部——也有腦袋的一個不停哀嚎的飽受折磨的怪物,然後把這個怪物拉到貧民窟展覽,讓下層人士在這個難以移動的肉團上發泄他們的怒氣。這種展覽極為熱鬧,給每個人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導致華林在進入學院後在宗教文化課上第一次看到展示的野蠻時代的圖騰柱,還以為那是縫合怪的雕像。

“縫合怪是一種非常原始和低效率的巫術,”他們的巫術史老師這麼說:“短暫地盛行於狂舞紀元之前,當時巫師的數量有限,巫術的數量就更有限,盾牌類的法術作用時間短暫,抵擋的效果也非常不理想,所以他們不是每時每刻都能保護自己,那些野蠻的武士常常趁機獵取巫師的人頭,他們組織起來,用犧牲幾個人的辦法斬殺巫師,或者躲藏起來射出毒箭,巫師們自己也雇傭武士去獵殺敵人。有些人就想到通過人造武士的辦法來擁有更忠心而強大的護衛,其中一些天才就發明了縫合怪,隻需要一些新鮮的肉塊,一個無須太聰明的腦袋,就能堵住一整隊的武士。更棒的是,它還能以每小時兩公裏的速度移動,這樣巫師們在野外的時候也可以躲在它的陰影下,不怕敵人突然飛過來一支毒箭或一枚火球。”

但是縫合怪的缺點和優點一樣突出,它太過笨拙、龐大,除了給巫師當移動盾牌和嚇唬小孩子以外就沒什麼用了,甚至在狂舞紀元之前就被更加靈活的魔化盔甲給替代了,到了華林讀書的時代,縫合怪在嘉羅世界已經連小孩子都嚇唬不了,變成了巫師們用來處刑的辦法,華林自己就批過好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