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收購巨能科技公司,確實有其戰略目的,因為他要在未來打造一家全球頂尖的清潔能源公司,甚至要把這家公司開到宇宙的任何一個角落。
當然,劉明眼下的目的也十分明確,他要為即將上市的智能腕表提供一款微型的聚合物電池,還要為即將下線的烈鳳純電動跑車匹配強大的動力電池組,不排除那款雪虎suv也會采用這種動力係統。
劉明的記憶中關於未來高科技動力能源與發動機的技術有幾百種,比如零點能、反物質、冷核能、離子能、生物能、電磁流體、重力波、引力波等等。
這些技術在地球上都太尖端,一時半會也無法快速搞起來,而且這些技術都是用在比較大型的太空飛船上,比如飛碟、戰艦、運輸艦、太空堡壘之類。
一個的一噸多重的地麵跑車,劉明還未打算在上麵裝備這種技術,因為地球上現有的科技材料已經能滿足大眾的需求,即便相關的技術不成熟,有劉明在,也可以讓它瞬間成熟。
在鋰離子電池、石墨烯電池、溶液電池、固態電池、以及更加尖端的鈈、鈾電池,氚電池方麵,劉明選擇的則是更加實惠的鋰離子電池組。
這款鋰離子電池即可以用在智能腕表上,又可以用在烈鳳純電動跑車上,經濟實惠,投入少,收益大,見效快。
在地球上,鋰離子電池最初有島國的索尼公司開發成功,後來經過了約0年的技術發展,鋰離子電池幾乎達到了技術瓶頸,已經很難滿足大眾對移動設備中電池能源的高度需求,比如腕表、手機、電腦,這些電子設備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候電量不夠用;大一些的如電動自行車、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它們總是跑不了多遠就需要充電。
鋰離子電池相比於鉛酸電池,免維護蓄電池,擁有重量輕,環保無汙染,容量密度高等諸多優點,而且鋰元素又是國內富饒資源,價格相對來並不昂貴,但當這種鋰離子電池用在可移動的電子設備上,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目前的鋰離子電池所麵臨的缺點就是能量密度不夠大,體積不夠,壽命不夠長,充電時間不夠短,價格不夠低。比如腕表、手機,平均待機時間隻有一到兩。就連采用這種電池的純電動跑車,也隻能行駛80-00公裏,開不了幾年就要更換電池組,很明顯技術的發展達不到用戶的高度需求。
當然,這些缺點在劉明看來,都是不值得一提的事,他擁有未來的無窮黑科技,改造這些鋰離子電池並不困難,比如在電池內攜帶電荷的電解液中加入磷和硫製成的化合物,采用共晶合金的納米電極材料等等新技術,以此來增加電池的化學活性物質,抑製衰減,提高鋰離子電池的使用壽命與能量密度,在地球上製造這些新型的化合物與納米材料並不困難,但前提要對巨能科技公司的生產工藝進行改造。
劉明要讓手機或腕表充電10鍾待機兩個月,未來還會更長。要讓純電動跑車充電0分鍾行駛000公裏,未來要跑得更遠。他要讓自己研究出的技術具有革命性與顛覆性,否則玩起來還有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