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空談誤國,什麼才是真正的清流——論,如何做一個好官。
兩篇文章的內容,比較簡單。
但是,話裏話外的意思,卻讓曹化淳看出了朱由檢在對待東林黨一事上的糾結。
對東林黨人抱有同情態度的曹化淳,在考慮很久以後,最終決定,借著這件事情,探聽一下朝中官員們的口風,然後再決定,看要不要為他們平反。
不過他沒有想到,報紙還沒有刊發,朝中的官員們,便一塊找了上來。
這讓曹化淳很吃驚。
和曹化淳一樣吃驚的,還有徐應元。
不過,相比較於東林黨的事情,徐應元顯然更關心自己的事業。
通過旁敲側擊,徐應元得知了皇帝有讓他們入股的想法。
這讓徐應元的思維,不由再次發生了改變。
皇上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呢?
讓他們入股,借助皇帝的名義,那不是好處全讓他們給占了嗎?
徐應元的第一印像,便是這麼做好像有點傻。
可是根據這段時間對皇帝的了解,皇帝顯然並不傻,不但不傻,不定還要比自己聰明的多。
那麼,皇帝的真實目地,究竟是什麼呢?
徐應元認真的思索著。
最終,靈機一動起來,為什麼不換個思路呢?
為什麼不能反過來去想一下,皇帝是想用他們手中的錢,來為自己賺錢呢?
思考的角度一轉變,徐應元立刻地不一樣起來。
可是,皇帝要怎麼用他們的錢來為自己賺錢呢?
總不能,不給分紅吧!
這個想法讓徐應元覺的可笑。
不給分紅的話,誰還會像裏麵投錢!
這年頭,有那樣的傻瓜嗎?
徐應元抓耳撓腮的想著,臨走時,朱由檢對曹化淳的一句話,很自然的從徐應元的腦海裏冒了出來:“噢,對了,朕開了一家稅務總局,你們開業以後,別忘了到那裏報個到。”
剛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徐應元根本就沒有在意。
因為他覺的,這跟他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
畢竟,他是給皇帝賺錢的。
可是現在一看,原來是大有深意!
徐應元這麼想著,猛拍了一下大腿。
原來皇帝下的套兒,在這裏!
徐應元興奮了起來。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就算皇帝一分錢不拿,也能得到百分之二十的分紅!
可是,就百分二十的話,是不是少了點!
更何況,還有什麼生意,比有皇上罩著,更能賺錢的!
這麼一想,徐應元突然覺的,皇帝好虧!
更何況這筆錢,聽皇帝的那個意思,好像還得劃歸國庫。
要是這樣一來的話,皇帝豈不是一個銅幣都賺不到了!
徐應元想著,生起氣來。
不行,對他們的稅收,得多收一點。
那麼,收多少呢?
徐應元認真的思索著,一半的話,會不會多了點。
徐應元想著,最終稅金的數額,定到了百分之三十三。
隻所以把數字定為這個數值,是因為徐應元想把稅金分為兩個部分。
原定的那百分之二十,交給國庫,至於另外的那百分之十,當然是要交給皇帝的內弩。
總不能讓皇帝白忙活吧!
可是後來,徐應元轉念一想,又覺的皇帝雖然看起來挺愛財的,但其這不是。
徐應元覺的,朱由檢其實是一個一心為了國家和黎民百姓的好皇帝。
所以,這麼高的內弩金,皇帝很有可能不要。
猶豫了一下,徐應元又加了三個百分點,如果皇帝嫌百分之十太多的話,那麼,另外百分之三,他怎麼都得為皇帝保住。
徐應元大概不會想到,他靈機一動的決定,竟然真的成為了大明以後的固定稅率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