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種紅薯“種”出的寶貝 (更新完畢)(1 / 2)

<()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1938年出土於湘楚的一座山腰上(現屬炭河裏遺址),位列十大傳世國寶之一。

它是華夏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邊邊長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麵紋。

方尊的中部是該青銅器的重心所在,四角各塑有一羊,肩部四角是4個卷角的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於方尊的腹部及圈足上。

同時,方尊肩部裝飾有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四麵正中即兩羊比鄰處,各有一雙角龍首探出器表,從方尊每邊右肩處蜿蜒於前居的中間。

據考古學家研究分析,四羊方尊是用兩次分鑄技術鑄造的,即先將羊角與龍頭單個鑄好,然後將其分別置於外範之內,然後再進行整體澆鑄。

整個器物用塊範法澆鑄,一氣嗬成,鬼斧神工,顯示出了極為高超的鑄造水平,被史學界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

向南隨著人群,來到了華夏國家博物館“古代華夏”基本陳列展廳內。

“古代華夏”陳列以王朝更替為脈絡,以珍貴文物為核心,展現華夏文明綿延不絕的發展特點,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締造多民族國家的曆史進程。

陳列分為遠古時期、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遼宋夏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八個部分。

四羊方尊,就陳列在“夏商西周”這一青銅鑄造的鼎盛時期。

跟在眾多遊客們的身後,向南來到這件四羊方尊麵前,細細地鑒賞了起來。

這一件青銅器文物,最傑出的地方就是它的精美。它集中了繪畫、浮雕、圓雕等多種成型技巧,把平麵紋飾與立體雕塑融會貫通,將器身與動物的形狀巧妙地結合,造型活潑奇特,紋飾精美,巧奪天工。

就在這時,站在向南身邊的一對年輕的情侶,一邊腦袋湊著腦袋,欣賞著精美的四羊方尊,一邊低聲竊竊私語。

那男孩說道:“你不知道吧?這隻四羊方尊一開始出土的時候,好好的,後來被拿來擋炮彈,給炸成了碎片呢。”

那女孩一聽,反駁道:“你瞎說的吧?四羊方尊不是好好的擺在這裏嗎?”

男孩擺了擺手,說:“嗨,這是後來被博物館修複的。”

女孩湊在展櫃旁,仔仔細細地看了好幾遍,這才回過身來打了那男孩一下,嗔道:“你騙人,我都沒看到有修複的痕跡。”

“真的修複過。”

那男孩有些急,聲音不免大了一些。

他看到四周參觀的人都麵帶不愉地看著他倆,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拉起那個女孩往裏麵走去了。

向南笑了笑,等這一對情侶走遠了之後,他才深吸了一口氣,將目光投向了展櫃中的這件四羊方尊。

在這件四羊方尊正對著向南的羊頭上,陡然間出現了一個旁人看不見的無聲的漩渦……

……

1938年4月,湘楚大地春寒料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