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這個是做什麼用的?”
王燁並沒有解釋,而是叮囑了一句:“你將針插進地裏,穩住啊!”
“好!”
鵬鵬雖然不太明白王燁的打算,但是他還是十分老實地跟著做了。
王燁拎這線車直接去了田的那頭,在那邊阿傑和何老師剛好到位。
“何老師,我看到那邊的柳樁了嗎?”
“嗯,看到了,怎麼了?”
“拿兩根過來。”
“哦,好的。”
王燁接過其中的一根,將它放到腋下,而後將另外一根柳樁直接插在田頭,這時王燁將線車繞這柳樁轉了一圈,而後在間隔10公分左右的位置又下了一根樁。
“何老師,再給我兩根柳樁!”
“啊?哦!”
何老師這會兒已經徹底的反應過來了:“小燁,我們等下插秧的時候,就沿著這跟線插對吧?”
“對,這樣插出來的秧苗十分的整齊。不會浪費空間,也不會有遺漏。我看往期節目的時候,發現你們的插秧手法真的很業餘,既然體驗農民的生活了,我覺得就要正兒八經的,正規一些。”
“也對!我知道了,我也來幫忙!”
何老師趕忙拿著另外一個線車,學著王燁的樣子,下了針,懷裏也帶著兩根柳樁。
“等等,何老師,你去那邊,我們倆從兩邊包抄,到中間集合,這樣互不幹擾。”
“好!阿傑,你來幫忙!”
“小燁,間距多少?”
“10公分,8公分都可以,隻要能夠下腳就行了。其實,最好的就是一腳寬的距離。”
“了解,明白了!”何老師的領悟力還是非常強大的,這麼一會兒他就徹底的弄明白怎麼回事了。
王燁突然停頓了一下:“何老師,我們來回拉出5根線就可以了,這樣一次性插秧的時候一排5棵秧苗,然後慢慢地倒退著插秧。”
“我知道了!”
鵬鵬和王燁一組,何老師和阿傑一組,四個大男人的行動真心不慢。
很快線都下水了。
王燁吩咐了鵬鵬一句:“鵬鵬,你插秧的時候沿著線插,注意插秧的時候不要將線也帶進去,等下這些線我們還要提上來的,到時候還要像這樣劃出刻度來的。”
“好,我知道了哥。”
“嗯,我從這頭插秧,你從那邊插秧,我們在中間集合!”
“好!”
不知道是不是大家的心理作用,有了這根線的輔助,大家插秧的速度都快上了不少。
“哥,這是為什麼?為什麼我覺得我插秧的時候速度快上了不少?比以前插秧還要快?!”
王燁低著腦袋,並沒有停下來,但是他也給出了解釋:“以前你插秧的時候,穿著雨衣,雖然防水,防髒,但是行動上多有不便,哪像現在,輕輕提腳就能夠行走了。
可以說,這田地和外麵的馬路沒有啥區別。
第二個原因嘛,自然是因為這些繩子了。別看它們隻是幫著規劃了一下插秧的區域,但是你插秧的時候完全不需要思考自己插在哪了,也不需要考慮是否插的秧苗是直線的。
少了這些思想上的關注點,你隻需要明白一點,我要不停地插秧就可以了。
這無意間就幫你省下了很多的腦細胞,也間接地幫你節省了體力,多出來的體力則會加快你的行動速度。
因此,科學的角度來講,這是提高插秧效率的行為,你的插秧速度自然會上去了。”
“哦,原來農民伯伯種地還有這樣的講究啊?”
“這是當然了,這其中的學問多了去了,不然你以為國家設立農業大學是閑得蛋疼嗎?沒事去研究農業?
研究農業的目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將科學的,高效的的農業化生產加入到現代化的農業活動中去。
這不僅僅是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也是為了提高農業種植的效率。
那些農業化的器械,農業化的肥料都是通過科研製作出來,並非是與生俱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