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大名鼎鼎的雜誌李楓當然不可能不知道,作為頂級經濟類期刊,《經濟家》雜誌不僅在國內影響巨大,甚至還有英文版在海外同步發行,在美利堅、英吉利等眾多西方國家都有一定的影響力,是他們了解華夏經濟界的重要參考點。
由於一直從事金融類工作,李楓在江州市工作的十多年,幾乎期期不落地訂閱了全部的《經濟家》期刊,這本刊物對他的影響是極大的。
就經濟類期刊來說,《經濟家》雜誌的影響力至少能進全球前五,而且隨著近年來雜誌質量的不斷提升,甚至有擠進全球前三的趨勢。
“不錯,這本雜誌想必你也聽說過吧,這次我要在2002年第三期上刊發一篇頭版萬字長文。”謝長庚說道,“上午咱們的討論給了我一些新思路,但是還沒有形成係統性的體係,來組建一個完整的敘述框架。眼下時間緊迫,我想邀請你和我聯合撰稿。到時候發文的署名,我在前,你在後,你以助理的形式,怎麼樣?”
謝長庚這麼做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要撈出李楓腦袋裏的幹貨,不給點實際的回報是不可能的。
而聯合署名可是極高的待遇,而且是在這樣頂級的期刊上,跟國內頂級教授聯合署名。
如果成功發表了文章,光這個署名,哪怕是助理作者,也能給李楓帶來整個華夏經濟學界的關注,甚至是國外專家學者的關注。
經濟家雜誌的頭版萬字長文是整本期刊的重頭戲,在這裏發表文章的都是經濟界的重量級人士,這個版麵全年隻有十二篇,開春第一篇,也就是第三期的雜誌,代表這2002年度經濟界的重點話題,又是這十二篇中分量最足的一篇,一旦發表出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會引起全球學術界的關注。
特別是在華夏當前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在全球政治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全球學術界也在密切關注華夏的經濟動向和前沿理論,《經濟家》雜誌當然是其中最優質的觀察視角。
所以能在第三期的頭版萬字長文上署名,放眼整個華夏都沒有幾人。
就算是謝長庚的學生鄭厚澤,身為江州工業大學的青年教授,想要在《經濟家》雜誌的末尾部分,發表一篇豆腐幹文章都不可能。
沒有任何學術界資曆的李楓,一上來就以謝長庚助理的身份,在頭版聯合發表萬字長文,這樣的機遇,甚至要把全國學術界的青年教授們都羨慕死。
還好鄭厚澤沒有聽到老謝對李楓說的話,否則立馬要一口老血噴在講台上,當場昏死過去了。
“上《經濟家》雜誌,這可是國內最牛的經濟類刊物,甚至在國際上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在這樣的期刊上發表文章,恐怕我還沒有這樣的水平吧。”李楓也覺得有點吃不準,愣了愣神,問道,“謝教授,您是互聯網投資領域的頂級專家,國內最權威的大師級人物,難道搞不定這一篇文章,還需要我來幫忙嗎?請恕我直言,我不太相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