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場終局,也就是說,投資的整個時間區間必須要控製在這個行業的前半場?”謝長庚點了點頭,覺得李楓的這個概括非常生動形象,很有說服力,“按照你說的,如果進入後半場,資本的確已經趕不上互聯網公司成長的速度,也許今天的一百萬能拿到10%的股權,到了明天就隻能拿到1%了,是不是這個意思?”
“不錯,這就把互聯網投資的視野鎖定在了前半場,也就是荷塘效應的突然爆發之前,否則投資就很難取得最大化的收益。”李楓說道,“所以接下來我們判斷的重點,就是如何判定一個行業的發展周期和當前所處的時期。”
李楓自己投資的混元遊戲工作室,其實就是遵循了這個投資理念,也就是在前景不明朗的時候介入,以最低的資金換取最高的股權。這樣的方法是火中取栗,所以前期的判斷和分析非常重要。
如果等到戴雲飛工作室的《混元劍俠》單機版發售成功之後,工作室有了一定的現金流,一來對於資金的渴求不是那麼強烈,二來也不可能買到他們的控股權。
在2002年,全國網民總數大約在三千萬左右,互聯網還是一種小眾化的科技,所以在很多時候,人們對互聯網領域成長性的預估是很保守的。
他們無法想象,僅僅十多年之後,整個華夏的網民總數能達到七億之巨,也就是說,網民總數在短短的十多年內成長了二十多倍,達到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是網民的恐怖程度。
正因為他們看不到互聯網未來的高成長性,因此在對互聯網領域的投資邏輯上,也往往是很保守的,激進投資方式的出現,恐怕還要五六年以上的時間。
因此李楓的“前半場終局”理論,在2002年是很少有人看得懂的,甚至會讓人覺得危言聳聽。
也隻有像謝長庚這樣的頂級大教授,才能想明白,為什麼資本介入,在前半場就已經終局,因為後半程的突然爆發,是誰都預見不了的,包括李楓。
正是這個原因,使得未來互聯網投資模式必須是激進的,也就是說,哪怕這是一個很混蛋的項目,隻要看到了一定的成長性,就必須迅速投資,因為誰都無法保證,這個項目會在哪一天突然爆發。
李楓跟謝長庚仔細地梳理了一遍邏輯,尤其是對於未來互聯網創業模式進行了重新的定義,使得整篇文章在開篇階段,就具有極強的邏輯性和預見性。
“你小子不得了啊,不瞞你說,互聯網領域的前沿究竟會發生什麼,其實在學術界爭議很大,我們也很難去揣測。甚至可以說,互聯網這個東西本身就很奇怪,它就是一個新世界,之前我們研究的許多理論,在這個世界中都是不適用的。”謝長庚說道,“這第一部分,就用‘荷塘效應’這個引子,引出對互聯網發展模式的洞察,繼而提出‘前半場終局’的全新投資理念。”
經過李楓的梳理,再加上謝長庚的理論水平,兩人很快就將第一部分整理完畢,規劃處了一個兩千五百字左右的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