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龍學院。
課堂上,熹微的陽光透過窗戶照射進來,半透明的窗簾輕輕起舞。
謝長庚雙手放在背後,繼續講著他的《互聯網金融學》課程。今天老謝難得地拿起了課本,一隻手負在身後,有點照本宣科的意思。
班上的學院們似乎對老謝今天的敷衍有點不滿,但是又不敢做小動作,紛紛耷拉著腦袋,一副無精打采的神情。
“喂,怎麼樣,剛才輔導員跟你們說什麼了?”李楓問身旁的蕭靖龍。
“就是為了禮拜六吃火鍋的事。”蕭靖龍皺著眉頭,小聲說道,“學生會這效率實在是高啊,周一上午才一上班,輔導員就接到了情況。好在眼下是初犯,學院也不可能直接給紀律處分,所以罰我們每人寫一篇檢討書。”
李楓點了點頭:“估計吳佳輝也知道,這第一次隻是個鋪墊,後續還可能會有事情。你們幾個也要多留個心眼,別再被下套了。還好我們識破了對方的目的,否則到現在還蒙在鼓裏。”
“楓哥,這個學生會主席怎麼這麼有病啊。”梁大鵬湊過來小聲道,“因為一點自己的猜忌,就無端找人麻煩。”
“手上有點小權力,就開始膨脹了唄,這種人還是挺多的。”李楓說道,“你們幾個放心,這口氣是一定要出的。”
今天謝長庚的講課明顯有點心不在焉,捧著個課本講著講著,居然還跑偏了,看來他的腦子裏正在考慮文章的事情。
之前李楓已經將自己所寫部分的初稿通過電子郵件發給了他,想必這個周末,老謝正在全力整合兩部分的內容。要想把兩個人的文字整合在一起,其實並不容易,聰明的讀者很容易讀出兩個作者的不同寫作風格。
所以李楓在撰寫自己這部分的時候,還是花了不少心思在文字風格上,盡量選擇接近專業化的表述形式,淡化文章中的個人風格色彩。
李楓發給謝長庚的這部分文稿,雖然寫得並不算太專業,但意思都已經表達清楚了。接下來,謝長庚就要根據李楓的文稿,進行進一步的加工潤色,讓整篇文章的風格一致。
《經濟家》雜誌作為國內最頂級的經濟類期刊,無論是雜誌社的編輯還是雜誌的讀者,都是優秀的經濟圈人士,要想獲得這群人的點讚,文章的撰寫甚至要逐字逐句進行斟酌,這是一件非常考驗耐心和筆力的事
看來這兩天,老謝也被這事給累壞了。
總之今天的課,老謝講得有點幹巴巴,大夥也聽得暈暈乎乎。等到下課鈴聲一響,大夥和謝長庚都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趁著課間的十分鍾,不少學員走出了教室,謝長庚隨即朝李楓招了招手。
兩人來到了走廊上,謝長庚將打印出來的稿子遞給李立峰,說道:“李楓,周末兩天時間,我已經把文章大體整理出來了,目前隻是一個初稿,還需要幾輪的修改,許多地方還需要細細斟酌。我已經把有待斟酌的地方用標號標記出來了,你抽空靜下心來看一看,幫助我一起加工潤色,爭取在周末之前完成第一次的修改。這個周末大華基金的新春酒會上,《經濟家》雜誌社的主編李長風也要來,到時候我們就把稿子給李主編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