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領域,它的最大特點就是變化極快,難以捉摸。
一般一個普通人的觀點,頂多隻能看到三個月後的變化,一個聰明人的觀點,也許能看到半年乃至一年後的變化。
一個專家學者也許能看到兩三年的變化,而當今最前沿的學術理論,頂多也隻能支撐五年,比這更長遠的眼光,哪怕是有,也非常不靠譜,可以很容易的推敲並證偽。
但是看了這篇稿子,給李長風最大的感覺就是震撼。
“不錯不錯,這種論證方式深入淺出,既能在邏輯結構上緊密自洽,又能推演展開出龐大的視角,直指問題的核心。”李長風看得連連點頭,“這的確是一篇非常難得的雄文。對了,你說的那個助手李楓今天來了沒有?”
“來了來了。”謝長庚指了指身邊的李楓。
“原來是你,難怪看上去有點麵熟。”李長風笑了笑說道,“去年的信息經濟高峰論壇,我可是看了全程的直播,你的表現堪稱可圈可點啊。這篇文章的觀點非常新穎,論述充分,完全符合我們雜誌開年重磅長文的要求,我很想知道你對於互聯網未來發展趨勢的思考,也就是說,互聯網究竟會把我們的生活帶入什麼樣的新模式?”
“李主編,這次能在《經濟家》雜誌上發表文章,我感到非常榮幸。”李楓說道,“在我看來,互聯網不是技術手段,不是科技創新,而是世界重建。所以互聯網給人類帶來的變化是極為巨大的,現在隻是剛剛開始。所以搞經濟,就必須要懂互聯網,僅僅懂還不行,必須搞結合互聯網實施創新。互聯網會深刻地影響未來的社會形態,並創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產業組織方式,全麵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所以互聯網革命的意義,不亞於工業革命的意義。”
李長風帶有深意地點了點頭:“我們現在在研究經濟現象的時候也發現,互聯網這個因素必須要考慮進去,而且它就像是一個功率放大器一樣,能迅速將傳統產業的能量放大,甚至是十倍百倍地放大。這也讓我們感覺到,互聯網會帶來整個社會的大變革。今年的開春長文,我們之所以選題為互聯網投資方向,就是力主於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互聯網企業,深入嵌入到我們的傳統工業化形態中去,把沉睡的潛能都釋放出來,從而帶動一輪新的更大的繁榮。”
謝長庚也說道:“不錯,互聯網經濟在原先看來,隻不過是經濟的一種補充,但是隨著這兩年互聯網產業的迅速崛起,我們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通過互聯網這種全新的手段,一些產業開始出現新的變化,它就像是虛空中的樹根,不斷延伸拓展,把線下多種原本不相關的實體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賦能效應。正式因為互聯網的賦能,給了傳統產業新的能量,所以一些全新的生產經營模式也開始出現。”
李長風點了點頭:“目前,我們正在密切關注這一變化,可以說我們國家高實現趕超發展,追趕西方發達國家,互聯網領域可能是一條彎道超車的捷徑。通過快速發展互聯網經濟,以互聯網這個新的引擎來帶動傳統經濟模式的轉型升級,將大大地拓展經濟增長的空間,並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這個課題,你們開了一個好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