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網絡文學ip交易迅速占領了各大新聞網站的顯著位置,隨著眼球效應的放大,原。點中文網的訪問量開始出現回升,逐漸拜托了之前因為挖牆角事件而進入的低穀期。
而在此後,李楓趁勝追擊,立即宣布要在原。點中文網打造一個ip輸出計劃,要在未來的2003年,全麵打通網絡文學與其他文娛產業的通道,通過進行版權交易,提升網絡作者的收益。
這一舉措比起聯合網站的砸錢顯然高明了不少,畢竟砸錢的模式並沒有帶來整個網站商業模式的勝利,而僅僅隻是在短期內栓住了一批實力作者。
但是如果在這段時期內,網站不能做大做強,無法在網絡訂閱之外開辟新的增長點,那麼這批作者最終還是留不住的。
這讓聯合公司頓時感到不妙,蔣海龍已經陸續投入了兩千多萬,但是就在要收獲勝利果實的當口,被原。點中文網打了個措手不及。
更可氣的是,原。點中文網在這次的攻擊中非凡沒有付出什麼代價,反而是賺錢的。
這種手法,比起聯合公司通過大出血來挖人,高明得不止一星半點。
在京城聯合公司的大樓裏,蔣海龍氣得暴跳如雷,立即讓傅中樂等人想辦法。
對於現在的聯合公司來說,對於產業鏈布局的事可想都沒想過,他們之前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在與原。點中文網的市場爭奪中了。
現在要想迅速開啟出一條渠道,讓旗下的作品能進行版權輸出,哪有這麼容易。
而且更重要的是,聯合網站上沒有與原。點中文網同樣量級的優秀作品,其最好的作品,也隻能與原。點中文網的二流作品相當。
這就讓版權運作無米下鍋,即便傅中樂等人能對接到優質的資源,人家也不願意花百萬重金來買他們的小說版權。
這一局,李楓通過升級原。點中文網的商業模式,不僅賺了版權收益的分成,而且還奪回了一部分市場,讓業內人士清醒地意識到,無論對手砸多少錢,行業的老大還是李楓。
而混元遊戲公司也借此機會在媒體上狠狠露了一把臉,使得它成為了第一家購買小說版權進行遊戲改編的公司。
不少網友紛紛關注起這家剛剛冒頭的遊戲公司,雖然到目前為止,混元遊戲公司隻出品過兩款遊戲,還是同一個係列的單機版和網絡版,不過這並不妨礙大家對這家公司的興趣。
受到這一利好,近期《混元劍俠》網絡版的運行情況也穩步提升,日均新增注冊用戶數量達到了一萬,同時在線人數峰值達到了三萬。
這還僅僅是公測初期,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到公測結束之後,同時在線人數就能突破十萬,比肩當前最熱門網遊。
到了正式商業化運行之後,就能坐上國內第一大網絡遊戲的交椅,為混元遊戲公司賺取第一桶金。
打通產業鏈之後所產生的驚人效果是李楓始料未及的,這次沒花一分錢,單單憑借兩家公司之間的版權交易,就能在市場上引起如此大的振動,繼而帶動兩家公司的業績同時增長,這說明李楓打造文娛產業鏈的思路再一次主導了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得到了市場的普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