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七章 智能手機的未來(1 / 2)

“這是必然的事,在未來人們將通過智能手機處理大量在電腦上完成的事,手機將在部分領域替代電腦。因此,手機的性能和能耗都會不斷增加,以後的人一定會適應手機每天充電的生活。”李楓說道。

看來羅俊才對於手機的續航能力非常擔心,這也正是功能機時代,人們的使用習慣所帶來的思維定勢。

“我覺得李楓說得有道理,用戶的使用習慣是隨著產品而改變的,如果智能手機真的足夠好,那麼大家一定願意為耗電量大買單,而且電池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相信未來的電池容量會越來越大,性能也會越來越穩定。”周清清說道。

電池作為一個技術短板,並不僅僅存在於手機行業,而是在各個領域,都製約著電子產品的續航能力,所以智能手機遇到的困難也是其他所有電子產品遇到的。

“我們1.0版本的操作係統目前看來還是比較流暢的,占用的係統資源並不多,出於對手機處理器性能的考慮,我們在設計手機操作係統的時候,盡可能地進行了優化,使其少占用係統資源,讓手機的運行更加流暢,耗電量也盡量減少。”羅俊才說道。

李楓點了點頭:“這個思路是非常正確的,當前我們還找不到高性能的手機處理芯片,手機的整體能力還是比較弱的,至少跟台式電腦比起來,差距不是一星半點,而是整整一個階梯。所以在係統設計上,要盡可能地為流暢運行服務,否則智能手機便失去了它的使用價值。”

在十多年之後,智能手機已經達到了人手一台的程度,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程度,也大大超越了傳統互聯網。

這個時代李楓是經曆過的,但是其他人沒能經曆過,所以也不知道智能手機在未來的地位有多重要。

周清清擺弄著這款手機,作為擁有當今最先進觸摸功能的液晶屏智能手機,它的屏幕比現在的功能機大了至少三倍,而且是全彩色的,這在當前還是黑白液晶屏為主流的功能機時代,簡直就是外星科技。

“目前這個手機的製造成本大概是多少錢?”周清清問羅俊才道。

“這款工程驗證機的各種配件,加起來大概要一萬元左右,還是非常昂貴的。當然,如果未來進入批量化生產,成本會迅速降低,但是就算達到百萬的訂貨量,總成本還是要達到四千到五千元。也就是說,這台手機的售價必須達到五千元以上才能盈利。”羅俊才說道。

這個成本讓李楓感到有點頭疼,在這個時代,電子產品元器件的價格非常昂貴,而且性能還特別弱,跟十多年後比起來,未來一個五百塊的手機,就能吊打現在幾萬塊的手機了。

當然,隨著更新換代的加速,未來這些電子元器件的采購成本會不斷降低,再加上批量化帶來的規模優勢,其綜合成本還是能得到有效控製。

李楓希望在一年之後造出能真正實現批量化大規模生產的手機,在這一年中,就要對這款工程樣機進行不停地優化,經曆幾十次乃至幾百次的調整,才能得出一個綜合性價比最高的設計方案,進行生產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