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他的身世(1 / 2)

“本王有件事要告訴你,或許跟這件案子有些關係。”李修遠在心裏歎了口氣,在放棄和說出秘密的選擇中,他選擇說出那個秘密。

玉長情側頭看向他,心裏想著他要說的秘密是什麼。

“本王並非鄭王親子,乃是英國公李績在外私生。”李修遠說的時候有些羞於啟齒,可說出來後反倒覺得輕鬆許多,他相信玉長情並非世俗女子,不會對他眼神異樣。

“什麼?!”玉長情瞪大了眼睛,那雙幽黑明亮的眼睛中確實沒多少異樣,有的反倒是興奮。

對,玉長情是興奮的,她想起來一件事,英國公李績早年曾參與編纂《唐本草》一書,聽聞為了此書,他曾多次往苗疆等人遊曆。

李修遠對玉長情的了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他看懂了玉長情的眼神,知道她想到了什麼,便繼續往下說,“鄭王當年曾受英國公恩惠,所以替他將本王暗中收養,且從鄭王口中隱約猜到,本王的出身跟苗疆有關。”

李績一生並不好色浪蕩,是個難得的好官,且太宗和高宗都對他十分信任,連武後和如今的太子弘也是見到比禮讓三分。

玉長情沒想到,他竟然還會弄出私生子這麼一件荒唐事來,且看他行事似乎對李修遠的身世諱莫如深,難道李修遠比她的身世還要提不得?

見玉長情如此,李修遠不知為何含了幾分笑意在眼中,“不必如此,即便英國公是剛正不阿的人,也總會有疏漏的時候。”

玉長情有些不好意思的清咳了兩聲,眨巴著眼睛問,“看你可查出你母親到底是誰了嗎?”這件事很是奇怪,轉來轉去似乎有關的就那麼多。

十幾年前太子謀反和後來的小公主之死,再接著就是苗疆和西域,細一些的地方便是宮中和揚州。

“查到了一些,但沒有具體細節,英國公和鄭王的手段非比尋常,能查到這些已經是不容易。”李修遠頓了頓又說道,“不過本王查到一些別的,當年苗疆之亂或與這件事有關。”

玉長情不置可否,李修遠說出他自己的秘密後,她就已經猜到了此事定然與當年苗疆的事有關,但還沒想到和謝媛兒母子有關的線索。

“可謝媛兒與此事直接的關係是什麼?”苗疆兵禍讓謝衛行有機可趁殺死靡靈,並在靡靈死後帶走了她唯一的女兒謝媛兒,可說到底為何謝衛行對靡靈恨之入骨,又為何會到苗疆去,這一切還不得而知。

李修遠眉眼微微一動,盯著一朵潔白的雪花晃悠悠落在玉長情的發間,那雙手便不由自主的伸了過去,輕輕替她把雪花拂去。

這一舉動讓兩人為之一愣,李修遠剛才心裏想著那雪花落入發間化水比較涼,他十分想借著這個理由觸一觸玉長情那烏黑的長發。

這個念頭李修遠以為隻是在心中閃了閃,並沒有真的要抬手去觸,畢竟大唐風氣再開放,也不能光天化日做這樣曖昧的舉動。

可他的手比心快了一步,等反應過來時,那手已經停在了玉長情的發上。

玉長情嘴角忍不住含了幾分笑意,但很快便隱了下去,若無其事的道了聲謝,“郡王可猜到那人為何這般做了嗎?”

她把重點重新引回到案件中,神丹一案如果不是竹吟和謝媛兒的手筆,那會是誰,當初她曾想過,直到今日見到謝媛兒和竹吟後,她確定了心中的想法,隻是還沒有確鑿的證據。

“或許是釣魚,大唐時至今日早就不複以往清明,如今高宗又……所以本王猜想,那人的目的想必是為了肅清朝廷內外。”

大唐繁華似錦國運昌隆,也正是因為如此,朝中官員便滋生了不少蛀蟲,雖平日裏看著不起眼無大礙,可一旦遇到大事便是阻礙。

千裏之堤毀於蟻穴,不是沒有道理。

“絕不止這麼簡單,那人的手段心機非常人可比,這麼做一定還有更深的意思。”玉長情垂下眼簾,此事牽扯隱太子謀反及濮王逆反之事,基本都是世家宗族卷在其中,那人要做的或許還有敲山震虎的意思。

那人,想要什麼?

在玉長情的腦子裏,沒有人會沒有任何目的的做一件事,不管是大事或是小事,總歸都有一些或輕或重的目的。

那人布這麼大一個局,想要的東西一定不簡單,她一時半刻想不明白,但心中隱隱覺得不妥。

“或許吧,本王不多加阻攔,隻是因為覺得那人做的並不算錯,隻是各人方法不同罷了。”身在高位,所想所做不是他們這些閑散之人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