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診脈(1 / 2)

第一百二十四章診脈

陰陽之內蘊玄機,晝夜不停陽互陰;

若人識得此中意,天下萬物皆一視;

環環相扣互關聯,喜怒交替情波動;

舍得之間見因緣,生死裏頭納三生;

生前結緣生後了,唯有大道轉不停;

從無喜樂與悲泣,運轉陰陽推五行。

一位隱匿數百年的世外高人,一直在藏匿自己的身份,默默的做著普濟蒼生的事情,而在世人眼中他隻是一個神醫。

白發白眉白胡須以及一雙十方鞋瀟灑的遊走於四方,留給世人的隻有仙子卓越的背影和超群的醫術,還有永遠和藹可親的談吐。

他對大道的理解和周圍氣場的震懾讓有緣人感到渾身從頭到腳的震顫,讓有福之人感覺瞬間心情舒暢,讓遭遇破折和不順的人們能夠瞬間遺忘曾經的不快。

他的身後永遠都是別人敬佩的眼神,從無人知道他內心的世界包含著怎樣的“大道至簡”和“滄海桑田”。

老者在半年前因腦海中閃現的畫麵而離開了周老爺,一去之後是音訊全無,周老爺著實是擔心和期盼他的歸期,周老爺一身求道,終於遇見此一位世外高人,這讓周老爺在修行方麵前進了一大截。

於是在日盼夜盼中他終於清醒了:那樣的世外高人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真的想要再一次“結緣”,恐怕隻能去尋覓,或許還能再續前緣。

恰逢周老爺收服了心腹汪護衛,這才能安心一邊為民請命繼續治理地方,另一方麵派出汪護衛尋覓此高人,不僅僅是一己私利,更多的是他認為此高人可以幫助自己造福一方,同時帶領迷茫中的大眾走向那閃亮的“智慧之路”,若能尋回老者不至於讓自己的期盼成空。

周老爺對汪護衛有知遇之恩,又有兄弟之情,此人對周老爺是誓死效忠,這才能讓汪護衛磨破幾雙鞋,不畏艱險跋山涉水,也算是蒼天不負苦心人,終於讓汪護衛找到了那位老神仙。

當汪護衛看到老神仙的時候,他才明白了為什麼老神仙一去不複返了。

院子裏陸陸續續又各種傷病人員進來排隊,也同時有拿著藥包回去煎藥的病患,原來坐在正中為大家診治的正是老神仙。

如今,老神仙神態略顯疲憊,他每天要為無數的病患診治,休息時間甚少,有時候也隻是打坐中休息一會兒,在外人看來就相當於是不眠不休。

老神仙救活了鎮子上許多人,這讓老神仙的威名在本地傳播開來,周邊的患者都來了,這才讓張府“門庭若市”。

好不容易等到靠近了老神仙,汪護衛瞪大雙眼仔細的觀察著老神仙的樣子。

果然如周老爺所說,老神仙是鶴發童顏仙姿卓越,一襲白衣顯得仙風道骨灑脫異常,舉手投足間隻有飄逸,似乎是不帶任何世間塵埃的存在。

再看老神仙把脈的樣子,汪護衛更加是驚奇萬分。

老神仙看都不看順手就將自己的手放到了病人的脈門上,“望聞問切”四字在老神仙這裏隻剩下“切”。

按照古人流傳下的看病程序,首先要對病人進行“望聞問切”才能診斷病情,然後再根據病情用藥。

所謂的“望聞問切”,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症狀;切;指摸脈象,最早應源於《難經》。

曰:經言,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何謂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髒腑也。經言,以外知之曰聖,以內知之曰神,此之謂也最早使用四字聯稱,則應處於《古今醫統》:\"望聞問切四字,誠為醫之綱領。\"

汪護衛看著老神仙的樣子,他內心就泛起了嘀咕,“這人雖然外麵驚為天人,一派仙風道骨鶴發童顏,可是為什麼看病也不看病人隻是在把脈,而且把脈還不看病人,竟然能瞬間將手放到病人的脈門上,這也太神奇了吧。”

“不過,能夠讓周老爺那樣尊敬的人,想必有他過人之處,雖然他很神秘也很神奇,可是這看都不看,這也太說不過去了吧。”

想著想著,那汪護衛看老者的眼神就有點奇怪了,一臉的疑惑和不信服。

而老神仙則依舊在給那位渾身滾燙的老婦人診脈。老神仙雙目緊閉,眉頭緊鎖,根本不看老婦人一眼,隻見他號了一會兒後,點了點頭,於是對著身邊的中年郎中說了幾味中藥。

旁邊那中年郎中則快速的記錄著,寫完後將藥方交給生活的小廝,讓小廝帶著老婦人去抓藥,老婦人看到老神仙點頭,那婦人瞬間臉上泛起了開心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