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幫主家抓藥,得去濟世堂。”奶娘嫌棄柱子娘不懂進退,再次出言打斷她的話。這些下裏巴人就是不識趣,要是換作狀元爺的那些朋友呀,隻要看見端茶就知道是送客了。
承誌堂的藥材比較便宜,老百姓都喜歡去。相比之下濟世堂的藥材更好一些,所以價格也更貴一些。手頭寬裕的人,一般會選擇後者。
“你竟然什麼都不知道呀?”柱子娘瞪大了眼睛,驚訝地看著奶娘。
“什麼知不知道的?”奶娘不解地看著她。
“承誌堂醫死人了,那些舉子正在那兒鬧呢!”柱子娘抓著奶娘的手,又是吧啦吧啦就是一通訴。
原來,之前六皇子對皇帝進言,大堰國土廣袤、繁華富庶,但各地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希望國子監能夠擴招,好讓更多入國子監讀書。
皇帝聽了龍心大悅,決定開一次特殊的恩科。他頒下聖旨,令各地選送人才進京參加恩科。但凡考中者,就有入國子監學習的資格。
國子監是大堰的最高學府。能進入國子監讀書,意味著半隻腳跨入了官場。這消息一傳出,整個大堰頓時都轟動了。
這些日子,全國各地選送的舉子陸續都進京了。這些多人吃喝拉撒睡,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光是城裏的客棧,就連寺廟也有人去借住。
這些舉子的湧入,也給京城裏的普通百姓帶來了商機。因為湧入的人太多,客棧早就住滿了人,房價也是翻倍地漲。那些出身富貴的舉子自然是不在意的,那些手頭不寬裕的舉子,就打起了賃屋的主意。
這京城百姓隻要是家裏有空屋,很容易地就租出去了,價格比平時高了不少。就算家裏沒有空屋的,一家人擠一擠好歹也能擠出一間房來。也有舉子看在便宜份上,願意租一個房間落腳。
當然也有像柱子娘這種住大雜院的,孩子生多了本來就住不夠,怎麼也不可能擠出一間房來。租屋謀利與他們自然是沒份的,不過做點吃食沿街叫賣或幫忙漿洗之類,還是能夠賺點錢的。
柱子娘家裏窮,孩子又多,平常也買不起什麼好東西,倒是自家釀的醬味道不錯,一家老都捧場。沒啥味道的餅上塗上醬後,再卷起來吃,可入味了。
這會兒她手臂上跨著的籃子,就放著一些餅,還有自家做的醬。這要是放在店鋪裏,得要三文錢一張餅,她這裏就二文錢,還送一勺醬。
既能飽肚,味道也好,價格有便宜,簡直像為那些手頭緊張的外地舉子量身定做的,因此很受歡迎。這幾下來生意還不錯,甚至還有了一些熟客。
柱子娘走街串巷地賣餅,也靈了不少世麵。
這濟世堂醫死人、舉子上門去鬧的事,就是她之前親眼看到的。不過她還忙著做生意呢,也就聽了一嘴,具體到底是什麼情況也不太知道。
奶娘聽她得那麼肯定,心裏明白這事兒肯定是真的了。
這濟世堂還是她推薦給狀元爺呢,誰知這會兒竟醫死人了,這要是讓狀元爺知道她推薦了這麼一家醫館抓藥……
奶娘本來心裏就有鬼,想到這連頭皮都快炸了。更要命的是,她一轉臉居然發現姐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