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司馬,聯軍諸侯共有十八個,所以我們糧草輜重也分為十八個。每一個都對應一個諸侯大軍所需,每一個諸侯有多少將士,就給他多少糧草輜重,也不會出現多領、冒領等情況。”
老李站立袁常身側,畢恭畢敬的解釋到,而眼前這個則是袁術大軍的糧草輜重。
袁紹和袁術兄弟兩乃是十八路諸侯裏麵最為強大的二個諸侯,雖然他們二人僅是居於太守之位,然則實力卻是比冀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徐州刺史陶謙四人更強。
西漢武帝時,將天下分為十三州,每州刺史一名。初時,刺史乃是監察地方官員軍政的執行,其目的自然是為了維護皇權。刺史的俸祿雖然很低,僅有六百石,但是他們不僅有固定的治所,地位還在郡守之上,且他們不受丞相製約,而是直接隸屬於中央的禦史中丞和禦史大夫,所奏之事可直達天聽。除此之外,刺史監察官員的業績也跟他們的收入掛上鉤,與後世銷售員的性質類似,如此目的,便是為了促進刺史的積極性,更加賣力的監察地方官員。
其後,到了王莽篡漢,刺史改名為州牧,同時也賦予了州牧領軍作戰的權力。後王莽亡,劉秀中興漢室,州牧又改為刺史,權力卻比西漢時大了許多。首先一點,便是刺史的俸祿已經跟太守一樣,皆為二千石。
及至漢靈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漢室宗親劉焉有登九五之心,上書漢靈帝說刺史權力太低了,所以天下時有造反之人。漢靈帝也聽信了劉焉的話,給了刺史更多的權力,自此刺史掌握軍政大權,割據一方,這也是促成天下諸侯混戰的一個原因。
當然,刺史的權力有了,若是沒有能力,有權力也沒有用。
就如冀州刺史韓馥,就因為荀諶的一番話,嚇的把大權交給袁紹。
而反觀另一個漢室宗親劉表,人家就能夠穩定荊州局勢,成為當時天下最強的諸侯之一。奈何劉表掌握荊州大權之後便滿足了,空有荊州十萬將士,卻隻保守故土,在天下政權的爭奪之中,失去了先機,最終連荊州都被自己的兒子和老婆拱手讓給曹操。
十八路諸侯中徐州刺史陶謙占據徐州糧草豐足之地,經濟與天府之國益州可相提並論。陶謙麾下更是有他發家的的丹陽精銳,不過,時間是把殺豬刀,如今的陶謙也沒有了92ks./12105/年輕時的銳氣,與劉表掌控荊州大權一般,現在的陶謙也隻想守護自己徐州那一畝三分地。
也正是諸多複雜原因,十八路諸侯竟是讓渤海太守袁紹和南陽太守袁術坐大。
曹操如今還是一個通緝犯,若不是他發起討董之事,十八路諸侯有沒有他的分都是兩說。
“老李,如今這裏有十八路諸侯大軍的糧草輜重,沒想到你們竟然管理的如此井然有序。這樣安排不僅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同時還省去了諸多的時間。如此可是大功一件,若是報於盟主,盟主自然會重賞你們。”
“袁司馬過譽了,糧草之所以能夠管理的這麼好,說到底還是盟主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