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於禁不得不說的故事(2 / 2)

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跟隨曹操三十年的將領,在關羽水淹七軍之時,卻投降了,這就有點讓人納悶了。

其實就袁常個人而言,於禁並不怕死,而是因為他有著超前的統兵理念。

很多人都知道,無論是在二戰,抑或是抗美援朝之戰時,米國的士兵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彈盡糧絕,或者救援無望之時,他們做的一件事就是投降。對於米國人來說,他們並沒有什麼忠義,他們宣揚的是人身自由,既然我的身體都歸我自己,那我投降也沒有什麼不對?於是,當他們被救出之後,再次穿上軍裝,拿起武器,再和別人幹上,他們的理念就是,保住命便是一切。

而於禁,便是這樣的一個念頭。

於禁跟隨曹操三十年,曹操的大軍可以說是他一手帶起來的,人和動物相處尚且有感情,於禁和這些將士相處這麼久了,又怎麼會沒有感情?他自然不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些跟隨他南征北戰的將士喪命,於是他帶頭投降,那些將士自然不會頑抗到底,也跟著投降。因為於禁的帶頭作用,於禁被關羽水淹七軍,結果除卻龐德和少部分將士,竟然大部分都存活了下來,最後被吳國解救,又回去當曹魏的將士。

由此可見,於禁投降其實相對而言是件好事。

隻是,華夏自古以來接受儒家忠義思想,於禁的行為雖然保住大部分將士的性命,他的聲名損失殆盡,最後曹丕讓於禁去曹操墓穴探望,故意讓畫師畫了一幅於禁受降的畫。結果,已經年老的於禁羞愧之下,卻是鬱鬱而終了。

就袁常個人以為,於禁自不是怕死之人,他跟隨曹操都三十年了,領兵作戰不計其數,要真的是個怕死之人,又豈能達到左將軍這個位置?更何況,人生又有多少個三十年?

當然,野史上也有記載,說明於禁投降乃是曹操的計謀。

當時,於禁七軍缺糧,曹操就想關羽也肯定缺糧,於是驚天計策湧上心頭。曹操派親信密令於禁詐降,如果龐德不服就除了他。可惜於禁心軟沒殺龐德,結果從此沒法翻身。恰好上天很配合,下了一場大雨,在關羽決堤之後,於禁就投降了,可是於禁沒有將曹操的密令告知龐德,龐德不知情,自然是跟關羽死磕,最後他帶來的管材也用上了。

於是,於禁投降之後,問題便出現了。

首先,要知道這一次投降的人數有三萬之眾,三國之中哪一次戰鬥會有三萬人投降,沒有!因此,於禁和三萬將士的投降,開創了首例。然而,關羽本身已經缺糧了,再加上這三萬人,糧草很快就用盡了。

而曹操原本的計謀,便是等關羽糧盡,困守樊城配合許都派來的大軍,再加上於禁裏應外合,自然可以一鼓作氣拿下關羽。

隻是,不知道是不是曹操的頭疾又發作了,許都這邊沒派大軍,曹仁那邊也沒有通知,於是於禁就悲催了,成為一個變節的將領,裏外不是人!

可是,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https://8./book/52571/25795185.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