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公孫瓚出兵冀州(1 / 2)

文醜率大軍接應袁紹,袁術自知奈何不了袁紹,不得不撤兵而去。袁紹下令安營休整,至於袁術之事,他自然不會就此善罷甘休。

次日,袁紹繼續率領二千親衛先行,文醜統步兵押後,諒那袁術也不敢再追上來。

袁紹趕了一日一夜的路程,於第三日午時到達官渡港口,正要渡河而過,卻見一士卒向他奔來。

“汝是何人?”

那士卒單膝跪下,回到:“啟稟大人,屬下乃是鄴城軍士。日前公孫瓚率十萬大軍入侵冀州,後有魏郡、中山國、趙國等黃巾餘黨與公孫瓚聯合,屬下前來之時,公孫瓚大軍已攻至廣平國,軍師特遣屬下來向大人彙報,請大人速回鄴城坐鎮。”

“袁術小兒,公孫瓚小兒,吾與你們不共戴天!”

袁紹聽完始末,仰天怒吼道。

原來,當初袁紹請公孫瓚入侵冀州,他好從韓馥手中奪取冀州。然而,事成之後,袁紹沒有按照約定,將冀州平分給公孫瓚,公孫瓚由此記恨袁紹。

其後,天子劉協想要東歸洛陽,密令侍中劉和,也就是劉虞之子去請劉虞奉迎天子。劉和途經袁術領地,將天子的旨意告知了袁術,袁術卻將他扣留,並致書劉虞,讓他率兵前來,一同進兵。公孫瓚認為袁術懷有異心,不希望劉虞派兵前往,因此製止劉虞,但劉虞並未聽從。公孫瓚害怕袁術得知自己曾阻止劉虞,因此派堂弟公孫越率領一千騎兵去見袁術,並與袁術結納,暗中讓袁術擒下劉和並奪取劉虞的人馬,自此公孫瓚與劉虞便結下了仇怨。

隨後,袁術派遣公孫越公孫越幫助孫堅攻打袁紹任命的九江太守周昂,不幸被流矢射中身亡。公孫瓚更是怨恨袁紹,奈何北方異族不定,公孫瓚無暇找袁紹算賬。

如今,因為劉虞對北方異族的懷柔政策起了效果,雙方相安無事,公孫瓚終於空出手來。其次,又接到袁術的來信,袁術說他會在路上攔住袁紹,而公孫瓚則趁機拿下冀州,他們二人一南一北,天下可入手。由此,公孫瓚便以為弟報仇的理由,出兵冀州。

“來人,傳吾號令與文醜將軍,即刻急行軍前進,三日內抵擋冀州。若不至,以軍法處置。”

“喏!”

一名親信領命向後方的文醜奔馳而去,袁紹則令二千親信立馬過河。如今鄴城無人坐鎮,他必須馬上趕回。

……

鄴城府衙

袁紹麾下一幹謀士、將領聚集於此,商議對敵之策。

逢紀率先發話:“軍師,公孫瓚來勢洶洶,如今晉陽已被拿下,更兼有魏郡、中山國、趙國等黃巾餘黨協助。我軍當堅守不出,派大軍死守壺關,待主公歸來,冀州各地援軍抵達,再與公孫瓚決戰。”

坐於席位中央的軍師,正是盧植。

當初董卓意欲廢黜少帝劉辯,擁立陳留王劉協為帝,便召文武百官商討,當時無人敢言,隻有盧植獨自一人出來反對,董卓大怒,下令將盧植處死,蔡邕為其求情,而議郎彭伯也趕緊出來勸阻董卓說:“盧尚書是海內大儒,士人之望!如今若殺他,天下人都會震驚失望。”董卓這才作罷,僅將盧植免職而已。

不久,盧植以年老身體不適為由,請求返回家鄉涿縣。等董卓批準後,盧植便走小路離開雒陽,董卓果然派人追殺而不及。盧植便隱居在幽州上穀郡,不問世事。後袁紹取得冀州,拜盧植為軍師,盧植這才出山。

公孫瓚本為盧植弟子,盧植曾去信一封,奈何公孫瓚以弟仇不可不報而拒絕退兵。無奈之下,盧植隻好召集眾謀士和將領商議。

“元圖此計固然穩妥,然則卻弱了我軍威名。”

逢紀話音才落下,立即有人站出來反對,卻是許攸。但見許攸侃侃而談:“主公昔日為聯軍盟主,公孫瓚如今無端入侵我冀州,乃以下犯上,若是不給予懲戒,天下人當如何看待主公?軍師,某以為可令一大將出擊公孫瓚,讓他知曉我冀州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