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計?”
聽到郭嘉的話,袁常頓時好奇的望去。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探知袁紹的意思,隻要知道袁紹的想法,接下來一切都好辦。
郭嘉看了於禁一眼,笑道:“說來還多虧文則前來,否則還真有點頭痛。”
“哦,何意?”
袁常有些好奇,怎麼又關於禁扯上關係了。同樣,於禁也很好奇,自己初來乍到,難道能幫上什麼忙,這樣的話能立下功勞,也是不錯的。
其實,於禁和五千騎兵昨夜就已經到達戰場,不過於禁沒有立即就出現在袁常麵前。於禁想要讓自己的這支騎兵成為奇兵,同時增加自己的分量。因為,在南皮城最危急的時刻出現,那麼袁常肯定會更看重他。於禁這麼做,並非是為了升官,而是希望自己能夠多一些分量,這樣以後讓袁常替鮑信報仇,就更容易說話。
不過,於禁顯然多慮了。
得知鮑信被曹操暗害而死之後,袁常當即就允諾,日後必定要誅殺曹操替鮑信報仇。對此,於禁有些慚愧,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文則的這支騎兵到來,袁紹並不知道鮑將軍和曹操的恩怨,所以他不知道文則是來投靠主公的。如今鄴城有戰事,因此,主公可與文則率領這五千騎兵增援袁紹。等戰事結束之後,主公可將這支騎兵交給袁紹。倘若袁紹肯收下這支騎兵,並且用高官厚祿來獎勵主公,則表示袁紹對主公有暗害之心,主公當立即離開,並且將渤海郡脫離冀州;倘若袁紹沒有收下這支騎兵,則主公無憂。”
郭嘉說的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袁紹能夠擊退公孫瓚和黑袍人的前提下。倘若無法擊退公孫瓚和黑袍人,冀州都丟了,一切都免談。不過,聽郭嘉話中的意思,似乎袁紹守住冀州根本不是問題。
袁常身為穿越者,自然明白公孫瓚和黑袍人最後的結局是無功而返。
是人都會有野心,黑山軍中同樣有人有野心。袁常記得袁紹和公孫瓚、黑袍人、黑山軍的這場冀州大戰之中,就有黑山軍的人叛變投靠袁紹。至於那個人是誰,袁常倒是不記得。看三國,大部分記住的都是那些武將、謀士,像這樣的小人物,鮮少有人會去記下。
而郭嘉會說出這樣的話,則是分析出各諸侯的能力得出的結論。
公孫瓚此人剛愎自用,難成大事,毋庸置疑。雖然有黑袍人出謀劃策,但是雙方卻是同盟,而非上下級的關係,公孫瓚不一定會都聽對方的話,從南皮城這一戰就能夠看得出來。黑袍人確實厲害,但是,別忘了袁紹麾下的謀士也不少。
雖然袁紹麾下的謀士沒有一個能夠算得上頂級,但是,卻也多是一流的謀士。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那麼多的一流謀士出謀劃策,難道還幹不過黑袍人,那袁紹丟了冀州也無話可說。袁紹麾下的謀士、武將是會爭權奪利,然而如今公孫瓚打到他們的老家,他們肯定會用心去對付。至於爭權,如今的袁紹不過占據一個冀州之地,他們的權力爭奪還沒有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至於說官渡之戰,袁紹麾下謀士的鬥爭。則是因為當時袁紹為大將軍,占據四州之地,擁兵百萬,勢力是天下最大的一股。隻要戰勝曹操,就無人可擋。而這個時候,袁紹麾下的謀士自然想要在此戰之中建立自己的地位,最終將田豐迫害下獄,分散沮授的權力,至於許攸,原本就是個左右逢源的家夥,被迫害後也就趁機跑到曹操的麾下,最終袁紹戰敗,逢紀、郭圖等謀士的算盤也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