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六章 危急時刻(2 / 3)

“主公,屬下以為公則所言在理。”

說話之人乃是辛評,跟郭圖都是潁川一係,兩個家族聯合對抗冀州本土家族,一榮則榮,一損則損,辛評當然會支持郭圖。至於逢紀記恨的眼神,辛評豈會在乎。

袁紹有些遲疑,不知該如何決斷。論玩弄權術,控製屬下之間的平衡,出身於袁家的袁紹自然是得心應手,就如他的麾下之間鬥爭,袁紹都清楚。但是,袁紹沒有去阻止,隻有讓他們去鬥爭,在鬥爭中發展,變得更加優秀,才能讓袁紹發展的更快。袁紹的能力,便是禦下之道。所以,袁紹的麾下之間有鬥爭,卻也不會明目張膽的陷害,否則,袁紹早就出手懲罰。

然而,袁紹有禦下之道,其餘謀略和軍事才能就差了一大截。再加上他猶疑的性格,更是難以做出決定。

倘若是曹操在這裏,估計早就做出決定了。

許攸跟了袁紹這麼久,自然知道袁紹的性格。眼珠子轉了一圈,當即便有了主意,上前道:“主公,元圖和公則二人所言皆有道理。然則,公孫瓚如此行為,我們卻是不能不管。既然如此,可派遣一隊軍士出城掩殺,並且查明公孫瓚是否令人在地底挖掘地道。”

“子遠所言甚是,便依子遠所言!”

見許攸都這麼說了,袁紹於是點頭同意,其他人自然沒有意見。反正不管有事沒事,跟他們都不會有關係,最多算他們不作為。郭圖的提議,有辛評支持;而逢紀的提議,卻是沒有人同意,審配跟逢紀不合,二人的家族一直都處於鬥爭之中,雖然抵製潁川前來的家族,卻也沒有聯合。其他冀州本土家族出身的子弟,見到他們鬥的如此激烈,心中更是高興。最好郭圖和逢紀兩敗俱傷,讓其他人左手漁翁之利。

既然做出決定了,袁紹便讓顏良、文醜各領五千人,出城試探。

城外正在挖壕溝、土塹的公孫瓚士兵見到鄴城城門大開,袁紹的士兵出擊,立馬開始奔逃。隨後,文醜和顏良下令士卒開始查探,地底下是否有地道挖掘。不過,查探了半天,卻是沒有發現有地道的跡象。顏良和文醜繼續推進,一直探查到距離鄴城三裏外,還是沒有絲毫有地道的跡象。

“轟隆隆…”

正當顏良、文醜還要推進之時,卻是傳來一陣陣山呼海嘯之聲,聽這動靜,便知道是有大隊騎兵行動的陣勢。

“不好,是白馬義從,立即撤退!”

顏良和文醜二人又豈會不知白馬義從的威名,他們雖然有六千人,但是被白馬義從這樣的騎兵衝鋒攻擊,即使白馬義從隻有二千人,他們這六千人也擋不住。顏良和文醜雖然高傲,卻也還有自知之明,當下便下令撤退。若是再慢一點,估計這六千人就要交代在這裏。

顏良、文醜二人下完令,果斷的翻身上馬,向著鄴城奔去。而其他的士兵,有騎馬的也上馬奔逃,沒騎馬的撒開腳丫子奔逃。白馬義從的威名,都是從戰場殺戮得來的,誰也不會去質疑。

雖然隻有短短的三裏距離,對於沒有騎馬的袁紹士兵而言,卻是一段噩夢般的距離。運氣好的,還能跑回城內,而一些士兵才跑了一段距離,就已經是氣喘籲籲,結果被趕上的白馬義從給擊殺了。最後,白馬義從追到鄴城三百米處之時,就已經停下,城上的弓箭手早已是整裝待發。白馬義從雖然是精銳,也不會當成靶子去讓人家射。

結果,出城六千人,最後活著回來的就隻有四千餘人。沒有交戰,就這樣平白折損了將近二千人,這樣的結果讓袁紹氣的臉色鐵青。

“主公,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能夠如此迅速出動,可見是早有準備。幸虧此次隻派了六千人,公孫瓚沒有派更多的人出擊。否則,此次我軍必定損傷慘重。故此,屬下以為,決漳河之計,必定是公孫瓚的陰謀,想要誘我軍出城。”

逢紀嘴角飛快的閃過一絲笑容,嘲諷的看向郭圖、辛評。這一次的交鋒,顯然是他逢紀勝利了,至於那陣亡的二千士兵,逢紀根本就不在意。隻要他能勝利,死更多的士兵他都不在乎,那些士兵的性命是低賤的,不是嗎?

袁紹深深吸了一口氣,看向臉色羞愧的郭圖和辛評二人,安撫道:“此非公則和仲治之過,實乃我軍未準備齊全,貿然出動。否則,也不至於會被公孫瓚殺個措手不及,公則、仲治你們二人無須介懷。”

“主公大義,屬下萬死不辭!”

郭圖和辛評二人臉上閃過感動之色,袁紹並沒有因為此事責備他們。雖然,大家心知肚明袁紹的話是收買人心,但是,卻是很中聽,即使知道袁紹是在收買人心,他們也認了。畢竟這次是他們提議出城查探,結果使得己方折損二千人,袁紹肯替他們遮掩這個過錯,他們又有何不滿意?

至於逢紀,也沒有提出要因此責罰二人。逢紀也有犯過錯的時候,袁紹雖然會指責,卻也會幫他遮掩。袁紹作為主公,要讓屬下鬥爭而且保持平衡,就要讓雙方保持在一個水平。否則,一旦有一方壓過另一方,讓其中一方坐大,對於袁紹而言,也不是什麼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