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外,曹軍大營,曹操營帳之中
曹操高坐案首,其下左右兩邊文武分別站立。單單從謀士和武將的神情、氣勢就能看出,這是一支不容小覷的軍隊。
“諸位,陶謙派出使者出使我軍,你們以為當如何待之?”
曹操昂首正坐,精光閃爍的雙眸,緩緩的從兩邊文武身上掃過,眼眸深處,難得的有一絲滿意之色。想他曹操宦官之後,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他付出了何等艱辛,卻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主公,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我等以禮待之便是,若是陶謙以為派出使者便妄圖我軍撤退,卻是笑話。”
說話之人乃是夏侯惇,夏侯惇為此次出征大軍的主將,這也是曹操為了培養自己的宗族兄弟。若是以前,依照夏侯惇的性子,肯定是直接嚷著把使者殺了,然後殺向徐州。不過,經過曹操長久以來的培養和教誨,現在終於不會開口喊打喊殺了。
“主公,主將所言正是。不過,我們也能讓陶謙的使者見識我軍軍威,待他回去告訴陶謙,早日開城投降才是正理,否則我大軍到日,必叫陶謙雞犬不寧。”
這次站出來說話的是曹仁,曹仁則是此次大軍的先鋒,統領先鋒營一萬士兵。
曹操的父親曹嵩原本是夏侯姓,後來過繼給宦官曹騰為子,自此改為曹姓。因此,夏侯惇兄弟和曹仁兄弟都算是曹操的宗族兄弟。當然,夏侯家和曹家並沒有丁點的血緣關係,因此,夏侯家和曹家也有競爭,不過這種競爭是良性的競爭,曹操並不會阻止。
按理說,就統兵能力而言,夏侯淵和曹仁都是遠超夏侯惇的。但是,曹操並沒有讓夏侯淵和曹仁領軍,因為,曹操的打算是把麾下的大將都培養成能夠統領大軍的帥,而不是隻知道衝鋒陷陣的猛將。而事實證明,曹操也真的做到了,夏侯惇在曹操的培養下,已經逐漸向著一名合格的主帥靠攏。
因此,在將來,夏侯惇、夏侯淵和曹仁都能夠獨當一麵,鎮守一方。
而且,曹操的誌向還不僅僅如此,他要把麾下的大將都培養成能夠獨當一麵的主帥。等他平定天下之後,就有部下幫他鎮守一方。
夏侯惇、夏侯淵和曹仁都能作為合格的主帥,本來接下來應該培養的是曹洪。曹洪跟曹操是宗族兄弟,而且還多次在戰鬥中救下曹操的性命,曹操自然不會虧待曹洪。
奈何曹洪為人貪財,且性格火爆,難以勝任主帥的職位。就說曹洪貪財這一點吧,如果一場戰鬥下來,繳獲的錢財,十有七八會落入曹洪的手中,剩下的一點才肯拿來打賞士兵。當士兵的,願意在戰場上舍命戰鬥,就是希望能夠在戰場上獲得一點好處。然而,跟著曹洪戰鬥,最後大部分的好處都落入曹洪手中,曹洪吃肉喝湯,他們隻能舔碗底,這種不公平的待遇,誰肯替曹洪賣命?說不定,還會讓士兵嘩變。而且,曹洪貪財的性格是與生俱來,讓他把錢拿出來分給士兵,簡直是要他的命,不能做到賞罰分明,又如何統領一軍?
最後,曹操也隻能放棄培養曹洪成為主帥的念頭。對此,曹操心底深處是有一絲歡喜的。掌控一支軍隊的大將,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會被上位者給猜忌的。即使是親兄弟都不會例外,更何況像曹操這樣多疑的人,而且他們還隻是宗族兄弟?曹洪沒有掌控軍隊,自然是更受曹操看重。
“哈哈,元讓,子廉你們所言正和我意。”
曹操笑著說了一句,然後看向謀士一邊的第一人,問道:“軍師,此次陶謙派出的使者乃是糜竺,不知軍師對此人有何看法?”
曹操的軍師,名為戲誌才,跟荀彧、郭嘉一樣,都是潁川人士,學自潁川書院。
戲誌才在羅大大的三國之中並沒有出現,而在《三國誌》中卻有簡單的記載。至於說戲誌才的能力,隻要知道,郭嘉是接他的班,那麼由此可以推斷出,戲誌才也是頂級謀士的行列。
在如今的時代,用兩個字做名字的,通常都是平民百姓,說難聽點,連平民百姓都不如,而是賤*民。
那麼,平民百姓跟賤民有什麼區別?
平民百姓跟賤民是有著很大的差別,所謂平民百姓,就是出身為貧,故此被稱之為平民百姓。他們除了窮之外,沒有其他的理由。然而,賤民卻不是這樣。會被稱之為賤民的人,通常都是他們的祖輩犯了什麼重罪,被貶為奴隸,然後從奴隸轉變為百姓的身份,而這種人才會被稱之為賤民。
比如說尋常百姓,他們一般也會用一個字做名字,就像張三李四,聽起來是沒什麼文化,但是他們好歹也是百姓的身份。但是,兩個字的名字,人家聽了就知道這家夥也許是個賤民。
在如今的年代,也有戶籍製度,但是,沒有袁常穿越前那個時代那麼嚴厲。隻要塞點錢給管理戶籍的官員,改個名字並不是什麼難事。況且,戲誌才如今還是曹操的軍師,這樣的身份改名字更不是什麼難事。然而,戲誌才卻並沒有這麼做,依然頂著三個字的名字,淡看世界,任由他人詫異的眼神。
戲誌才跟郭嘉一樣,都是不羈、灑脫的性格,而且兩人都同樣好酒。而在潁川書院的時候,郭嘉、戲誌才和荀彧三人,則是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