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袁常是打算一邊等待袁紹的回信,一邊等待著閱兵儀式的開始。至於袁常,則繼續當他的甩手掌櫃。不過,他的想法卻是沒能如意,就在他宣布完要進行閱兵儀式的第二天,馬鈞就來找他了。
馬鈞來找袁常,並不是他的發明有什麼突破,而是因為另外一件事。
“大人,你之前說過要尋找造船的工匠,最近屬下一個多年前的好友來到渤海郡,他正好懂得造船,且能力還不錯,不知大人是否要見他一見?”
原來,袁常一直想著,要推動社會的進步,那麼,就不能局限於華夏這一個地方,而是要將整個世界聯係在一起。讓所有人一起努力,才能更快的推進社會的進步。華夏這一片土地有屬於華夏的智慧和文明,而西方也有屬於他們的智慧和文明。而且,西方的智慧和文明更注重於科學這一方麵的研究,若是能讓華夏接收西方的智慧和文明,讓兩者聯合,社會的進步,將會更加快速。
因此,袁常就想要推動大航海時代的開啟。
曆史上,華夏的文明其實是比較先進的。但是,或許是因為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雖然華夏一直都是戰爭不斷,然而,嚴格意義說起來,華夏的人並不具有太強的侵略性。在華夏,春秋時期就已經廢除奴隸製度,而西方,直到公元一千多年之後才漸漸的廢除奴隸製度,相對於華夏而言,文明的程度足足比華夏慢了兩千多年。因此,在西方,在消滅對方的國家之後,都是把對方給貶為奴隸。而在華夏,除了一些原因,奴隸製度早就不存在了。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使得華夏沒有更早的進入大航海時代。
當然,也並不是說有侵略性是好事。西方能夠造成大航海時代的開啟,是因為他們的侵略性,而華夏,自然不能是因為這個原因。既然袁常來到了這個時代,那麼,大航海必須由華夏人開啟,至於理由,自然是為了推進社會的進步。
其實,曆史上華夏也開啟了小航海時代,自然是由吳國開啟的。
按照曆史的記載,孫權曾讓水軍到達未來時代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等地,隻是,因為各種方麵的原因,孫權的水軍到達這些地方都很困難,所以也就去不了更遠的地方。而且,孫權的水軍更嚴格意義上的海軍是有著很大的區別,也無法在大海之上航行。
對於大海,即使是在袁常穿越前那個時代,科技再發達的國家也不敢聲稱去征服,更何況是一千多年前的造船和航海技術。
不過,既然袁常來了,情形自然要有變化,否則,又怎麼敢自稱是穿越者。
“見,當然要見,德衡,你為何不把他直接帶來?”
袁常聽到馬鈞有造船方麵的好友,自然是很高興。馬鈞的發明水平是毋庸置疑的,曆史已經給他證明了。而能夠成為馬鈞的好友,又豈會是庸人?造船的水平肯定是不錯的。早在之前,袁常就已經向他的屬下詢問過關於造船這方麵的人才,袁常也說了,隻要是這方麵的人才,可以直接把人帶到他的麵前,不用再來問他。如今馬鈞卻是要先詢問袁常的意見,這就讓袁常有些不解了。
詢問了馬鈞之後,袁常這才明白為什麼。
原來,當初袁常詢問造船這方麵人才的時候,馬鈞之所以沒有提起來,是因為已經忘記了這個人。當時大家隻是交往了幾次,並沒有太深的交往,關係其實也就是一般,算不上好友。如果隻是這樣,馬鈞把他帶來見袁常也不是什麼問題。真正讓馬鈞來詢問袁常意思的原因,是因為馬鈞口中的好友,如今是個奴隸。
雖說奴隸製度已經被廢除,但是,並不代表奴隸已經全部消失了。就如有的大臣要造反,天子下令將對方滿門貶為奴隸,誰敢跟天子說奴隸製度不存在,不能貶為奴隸,那不是找死嘛。所以,事實上,奴隸還是存在的。
一個普通百姓要見袁常這樣的一方太守,並不是太難的事。但是,如果一個奴隸要見一方太守,那就不能等閑視之了。
“無妨,德衡你將人帶來,你知道我並不在意這些的。下次若是有什麼人才,隻要不是品性差的人,你都可以直接帶來見我,不用詢問我的意見。”
袁常佯裝不滿的瞪了馬鈞一眼,隨後吩咐了一句。
“是,大人!”
雖然被袁常瞪了一眼,但是,馬鈞內心之中卻是很高興的。
袁常雖然並不在乎對方是個奴隸,但是,難道說隻要是個奴隸想見袁常,那就能見到?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袁常答應見對方,是因為馬鈞推薦的,因為信任馬鈞,所以袁常沒有懷疑,這才很幹脆的接見對方。想他馬鈞當初在老家的時候,要見一個縣裏的小官員都很難,如今想要見袁常這樣的太守,都是出入自如,而且,還能帶人來見袁常,這是一種信任的感覺,讓馬鈞心中極為感動。當然,馬鈞也不會隨便帶人來見袁常,若是對方沒有一點技術,馬鈞也不好意思推薦給袁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