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圍觀的百姓們呼喊的如何大聲,結果還是一樣,太史慈認輸。趙雲沒有絲毫懸念的獲勝了。
“袁太守,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難道真的有內幕?”
坐在高台上的太守、長史們也都有些不解的看向袁常,難道說這次比試的最後獲勝者已經有了人選。是否比試根本就不重要?可是,在場的一眾將領都是世間少有的猛將,他們的實力大家都沒有絲毫的懷疑。像他們這種實力的人,怎麼可能同意做出這種事?可是,事實擺在眼前,讓他們不得不懷疑。之前的韓恂和典韋若是說韓恂自動認輸,那還說的過去。畢竟韓恂的實力和典韋差了一大截,怎麼打結果都一樣。可是,太史慈似乎不簡單,看他的氣勢,都隱隱可以和趙雲、典韋相比,若是說太史慈自願認輸,就有些不太可能了吧!
“各位,這次比試真沒有什麼內幕,自動認輸是他們完全自願的,至於原因,我也不知。各位你們看看太史慈的神情,像是有不滿的樣子嗎?”
聽了袁常的話,眾人都看向太史慈的臉色。隻見太史慈一臉淡淡的微笑,似乎認輸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根本看不到內幕的影子。可是,為什麼會這樣,這其中又有什麼奧妙?
袁常其實也隱隱猜到了一點他們認輸的原因,隻要細想一番,其實就能明白。
第一項比試的是箭法,還看不出什麼內容;但是,第二項比試的是步戰,隻要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可以從這一項比試推測出,第三項比試的內容定然是馬戰。要檢測一個武將的實力,箭法是檢測遠程攻擊能力,而近程攻擊能力自然是步戰和馬站。既然有三項比試內容,步戰出現了,自然不難推測出最後一項是馬戰。唯有三項能力都具備的武將,才是一個真正的名將。一個將領若是不懂馬戰,不懂步戰,必然會遭人恥笑。而箭法,就連文人都懂一些,武將肯定更要精通。
那麼,比試的內容跟韓恂和太史慈他們自動認輸有什麼關係?
當然是有關係的,否則,他們怎麼可能在眾目睽睽之下自動認輸!
先前的規則已經說過,這次的比試隻評選出一個第一名,其他人無論是第二、第三或者更後麵的名次,都沒有區別。既然如此,十四名武將分為三個團夥,隻要是有歸屬感和榮譽感的人,即使自己得不到第一,也希望己方的人物能夠得到這個第一。
韓恂不消說,實力本就不如典韋,自然沒必要去消耗典韋的體力,讓典韋更有機會衝擊更高的名次;而太史慈雖然不是袁常一方的人,但是,他有投靠袁常的想法,也許會成為袁常的人。太史慈也自知實力不如趙雲,想要衝擊第一名,難度不可謂不大。既然如此,那他自然是主動認輸,讓趙雲能夠保存實力,迎接接下來的戰鬥。簡單的說,當大嗓門李永宣布規則之後,這一輪比試的六人都已經做出了決定。
如果按照這樣說,趙雲和典韋豈不是自私了點,他們二人為何不主動認輸?
話不能這樣說,如果韓恂和太史慈的實力更強,更有機會獲得第一名,他們肯定也是毫不猶豫的認輸。關鍵問題是,韓恂和太史慈的實力都弱了一些。而且,太史慈如今還不算是渤海郡的人,他如果日後要投靠袁常,那麼,如今交好趙雲是很有必要的。自知打不過趙雲了,還要去消耗趙雲的實力,這不是作死的節奏麼!
高台上的太守、長史等人也都不蠢,靜下心來思考一番,也就明白韓恂和太史慈主動認輸的原因了。
按照這樣的想法,那麼,張遼和呂布這一戰肯定也打不成了。
“將軍實力強悍,屬下自知不敵,這便認輸!”
果然,張遼和呂布才走到白圈裏,張遼就很幹脆的認輸。呂布雖然是個高傲的武將,若是平時,他肯定要和張遼一張,決不允許認輸這種事情的發生。但是,呂布也明白,接下來,他將迎戰兩名更強的對手,為了是他呂布一方的榮譽,不能任性,所以,也就沉默沒有說什麼。而且,接下來和趙雲、典韋的戰鬥,也點燃了他心中的戰意。
不過,張遼此舉自然又引得圍觀百姓們的不滿話語,更是覺得這次的比試內幕重重。
當然,不乏也有一些聰明的人,已經明白其中道理,不過,隻是一些少數人,抵不住百姓們的激憤心情。他們遠道而來就是為了觀看競猜的閱兵儀式,這一場武將的比試,更是吸引人的眼球。如今卻給了他們這樣的結果,誰能接受的了?
當下,便有一些人憤憤的離去。
對此,袁常也沒有站出來解釋什麼。都不用腦子去想想為什麼,一有事情發生就怪這怪那,好似全世界就他最公平的人,袁常是不想多說什麼的,任他們作為。
“好了,終於到了總決賽的時間了,接下來有請最後的三名將軍上場抽簽,決出比試順序。為了保證這一次比試的公平性,不能上台便主動認輸,必須戰鬥過一炷香的時間。此外,這三戰必定有人會連續兩場戰鬥,太守大人說了,可以有一刻鍾的休息時間。”
聽到這場比試不能認輸,喧鬧的百姓們這才平靜了一些。
場上對麵而立的趙雲、典韋和呂布三人,此刻戰意昂然的望向對方,雙眼之中都散發出熊熊的火焰,戰鬥,一觸即發!(未完待續)
https://8./book/52571/25594798.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