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六章 談判(1 / 3)

許攸和逢紀落座之後,許攸撚著頷下三寸短須,輕聲微笑道:“袁太守,此番我家主公派我與元圖前來,乃是商談袁太守先前提議的聯合之事,關於此事,我家主公也基本同意,至於其中的細節…呃,我卻是一時之間給忘記了,便讓元圖與袁太守詳說。”

許攸臉上露出一副尷尬的笑容,隨後便將話語權交給了逢紀。

話說許攸的年紀也就三十多,還沒有到了老年癡呆的年紀,怎麼可能會忘記這麼重要的事情?顯然,他是故意如此,而是要讓逢紀來提出這件事情。

當初袁常提議跟袁紹聯合,提出的條件是將幽州攻打之下後交給袁常,而袁常作為回報,則是日後幫袁紹拿下青州和並州兩個州。這樣的條件,對於袁紹來說顯然是更加有利的。袁紹又怎麼可能拒絕?雖然說袁常的條件對於袁紹來說已經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袁紹自然也希望能夠爭取最大的利益。所以,袁紹便將逢紀和許攸兩名善辯的心腹謀士給派到渤海郡來跟袁常談判。

所謂的利益,自然是關於幽州的歸屬權問題。

按照袁紹和麾下的謀士商量的結果,最好是雙方聯合攻下幽州,可以平分幽州,然後袁常再幫袁紹攻下並州和青州給袁紹。雖然是聯合,畢竟袁紹的實力比袁常強,這是袁紹和麾下謀士的看法,所以,他們得到更多的利益也是應該的。就算袁紹得到幽州三分之二的地盤。袁常得到三分之一的地盤,對於袁常而言,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不過。為什麼袁紹和麾下的謀士商量後會選擇跟袁常平分呢?

幽州地處北方,乃是苦寒之地,與北方異族鮮卑族還有羌人中的胡羌接壤。雖然幽州的資源極其豐富,然而如今時代的人並不清楚,因此,相對而言在大家看來,這幽州的位置並不好。

幽州轄下共有十一郡。分別為代郡,上穀郡。範陽郡,燕國,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昌黎郡,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其中代郡、上穀郡、漁陽郡、右北平郡、昌黎郡、玄菟郡六郡都是臨近北方異族的邊境郡城,若是北方異族有動靜,這六郡必然會最先發生戰事。其次,遼東郡和樂浪郡兩個郡是跟高句麗接壤,如今時代的高句麗還處在極其落後的時期。跟黃帝當時的情況差不多,所以,遼東郡和樂浪郡兩個郡倒也平靜。

所以。按照袁紹和麾下謀士的商議,攻下幽州之後,可以將右北平郡、昌黎郡、玄菟郡、遼東郡和樂浪郡五個郡分給袁常。畢竟不能把所有跟異族接壤的地盤都給袁常,否則,就算是傻子都能看得出來,袁紹是要讓袁常頂在前麵。現在。大家平分一半的傷害,袁常還能說什麼?

而且。代郡、上穀郡和漁陽郡三郡有長城守護,異族想要攻入,也極為困難;反觀分配給袁常的右北平郡、昌黎郡和玄菟郡三個郡,其中就右北平郡有長城守護,昌黎郡和玄菟郡就沒有長城的護佑,再加上地處偏遠的遼東郡和樂浪郡,共同出兵攻打幽州後分配的利益,袁紹顯然是占了最大的便宜。

當然,前提是在雙方能夠達成共識,結成同盟,並且攻下幽州,否則,其他的一切都是免談。如今讓逢紀和許攸前來渤海郡,就是要讓他二人跟袁常先說好日後的利益劃分,免得到時候因為利益分配不均,反而反目成仇了。袁紹和麾下的謀士商討,自然也考慮過袁常不會答應這樣的條件。因此,袁紹給逢紀和許攸二人最後的底線就是將幽州全部讓給袁常,袁常幫袁紹拿下青州和並州。至於能夠爭取到什麼樣的利益,就看逢紀和許攸二人跟袁常如何談判。若是能夠得到袁紹他們預期的結果,逢紀和許攸自然是有功之臣;若是把最後的底牌給說了出來,那逢紀和許攸也就是無功無過。但是,如果雙方無法達成同盟,還把袁常給惹惱了,那逢紀和許攸二人反而有罪了。

因此,當許攸說他忘記了袁紹交代的話,讓逢紀來說。逢紀心頭大怒,卻又不得不說。先前他已經得罪了袁常,倘若還不能完成袁紹交代的任務,那他真的是兩邊不討好。反觀許攸,他跟袁常交好,即使任務失敗了,回去最多被袁紹責罵一番,袁常這邊的關係還在,以後說不定還有用處。

當下,逢紀隻能一臉鬱悶的站出來說話,心中卻是把許攸的祖宗十八代給統統大罵了一通。

“袁太守,我家主公認為你所提意見相當合理。也有心促成我們雙方的聯盟,但是,對於袁太守的其中一個要求,卻是不太認可。”

“哦,不知是哪一個要求讓本初兄長不認可了?”

袁常抿了一口酒,卻是不鹹不淡的說了一句,對於逢紀的話,顯然早在意料之中。所謂聯盟,就是為各自爭取最大的利益,隻有在雙方能夠達成共識的前提下,聯盟才能結成。否則,利益分配不均勻的情況下,誰會願意聯合?所謂的談判,就是大家互相扯皮,看誰會先頂不住,把自己的底線說出來!

那麼,袁常的底線又是什麼呢?

袁常沒有底線,他的要求就是要全盤接手幽州,然後幫袁紹拿下並州和青州。否則,袁常絕不同意聯合,這也是他唯一的要求。不然的話,袁常就讓袁紹和公孫瓚兩個人火拚,他去拿下青州,雖然袁常更看重幽州,但是,袁紹不同意,袁常也不能強求。

逢紀看了看袁常的神情,卻是隻見袁常的表情根本沒有多少變化,讓逢紀看不出虛實。倘若是在到達渤海郡。沒有看到渤海郡的閱兵儀式之前,逢紀還覺得袁紹跟袁常聯合,並且給袁常一半的地盤。簡直就是白送給袁常了。袁常一個郡的兵力,又豈能跟袁紹八個郡、國的兵力相提並論?逢紀當時就猜測,袁紹或許是看在袁常同是袁家子弟的份上,才如此優待袁常。可是,當逢紀看到渤海郡的閱兵儀式,見識到渤海郡強大的實力之後,他先前所有的想法都被推翻了。就袁常表現出來的實力。絕對是驚人的。至少,逢紀作為袁紹的心腹。清楚的知道袁紹麾下沒有哪支精銳部隊能夠跟袁常的這些精銳部隊抗衡。再加上渤海郡強悍的裝備,短時間或許攻不下幽州,但是,那也是早晚的問題。所以。在逢紀的心中,袁常已經有了跟袁紹平起平坐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