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四章 戰事起(七)(3 / 3)

“哈哈,奉孝的攻心之策甚善,我有奉孝,何愁天下不能平定?好,便依奉孝之計,即刻傳令渤海郡,立即實行軍師的計策。”

“喏!”

商議已定,袁常也是雷厲風行的開始執行,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等散會之後,當即便讓韓恂領了一千東平鐵騎返回渤海郡,將袁常的命令傳達。隨後,渤海郡的各種物資源源不斷的運輸至幽州,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同時,袁常和郭嘉商議之後,也考慮到幽州種糧的艱難,將賦稅降低了許多。渤海郡的賦稅是三十稅一,而在容城執行的稅率,卻是四十稅一。得到這個消息的容城百姓,自然是無不歡慶,家家戶戶都稱讚袁常英明,仁善,對於袁常統治容城,百姓們自然也沒有了抗拒的心思。而且,袁常也沒有提高商稅,提高商稅這件事倒是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如今袁常剛占領容城,在容城的影響力還不夠,若是引得商人的反抗,那就得不償失了。即便是用血腥的手段鎮壓下來,那也隻會在百姓的心中產生不好的印象。商人的商業活動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和運轉,起著一個相當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沒有完全掌控局麵之前,袁常也不會去打壓商人。

袁常在渤海郡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袁常的命令傳達到渤海郡,立即便得到執行,根本沒有相關部門的拖遝。

在十天之後,冀州的糧食和食鹽便已經運輸到容城。

冀州糧食和食鹽的到來,自然對容城的糧商和鹽商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也必然會引起這些商人的不滿。在開始的時候,他們聯合起來向袁常討要說法,反正是法不責眾,他們也不擔心袁常會怎樣對待他們。

當然,袁常可沒有那麼多的心思和這些商人一個一個的談。很是幹脆果斷的,袁常從這些商人之中尋找了一些代言人,讓他們享有賦稅的優惠,以及可以經商的許可。至於那些反抗頗為強烈的,袁常直接將他們給踢到一邊。當這些商人的聯合從內部被打破的時候,袁常根本就沒有絲毫的擔心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商人本就是唯利是圖,隻要有錢賺,他們又何必跟錢過不去?

於是乎,容城糧價和鹽價的降低,也就順理成章的得到執行。而得到實惠的百姓,自然是更加擁護袁常的統治,至於公孫瓚,早就被他們給拋到腦後了,思想有多遠,就閃多遠。同時,容城糧價和鹽價的降低,自然也通過容城內百姓的轉述,傳達到容城附近的城鎮,想來不用多久,整個幽州便會傳遍這個消息。

袁常徹底掌控幽州的第一步,順利的得到了執行。

解決了容城民生的問題,接下來自然是容城權利的問題。

對於處理容城政務的容城縣令,袁常將原本的容城縣丞給提升到縣令。這個縣丞本是容城內一個家族的子弟,對於公孫瓚的忠臣度也沒有那麼高。隻要他們的家族不受到影響,對於誰掌控容城,並沒有多大的關係。如今人手不足,而且對方的能力也還可以,所以袁常也就暫時先用著,等日後有了足夠的手下,再一個一個替換。至於容城的守將,袁常從軍中挑選了一個都尉來擔任。

容城是冀州和幽州的交界城池,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袁常還放了三千的士兵在這裏,其中兩千兵馬有五百是東平鐵騎挑選出來的,還有一千五的步兵也都是精銳。而至於剩下的一千士兵,也是從單經那九千降兵中挑選出來,對袁常抗拒不強的。這些士兵經過影響,都有成為袁常忠誠士兵的可能。讓他們駐守容城,也是一次檢驗,若是合格,便能夠成為袁常的正規士兵。

當處理完容城的一切事務之後,大軍自然繼續前進。

容城前方乃是一座小城,名為通縣。單經和鄒丹從容城撤退之後,便率領著一萬的敗軍駐守在通縣之內,加上通縣原本的一千守軍,想要抵擋住袁常的大軍,怕是有些困難。然而,單經和鄒丹卻是不得不死守,他們已經違背了公孫瓚的命令,使得容城失守,若是不能擋住袁常前進的步伐,那麼,公孫瓚一旦怪罪下來,小命都有可能保不住。

……

而在另一邊,袁紹率領著十五萬的大軍向著幽州進發。原本,袁常所在的渤海郡距離幽州較近,隻需三五天的時間便可到達。袁常攻下容城之後,便可深入幽州腹地,不過因為為了日後徹底掌控幽州而打下基礎,袁常又在容城消耗了十天的時間。袁紹從鄴城出發,到達這一條路上所對應的北橋城,也需要十多天的時間。因為袁常在容城消耗的時間,袁紹的大軍也到達了北橋城,十五萬大軍團團圍困北橋城,倒是有些讓人心驚膽顫。

袁紹大軍到達的時間是傍晚,故此,袁紹下令大軍在北橋城外五裏處安營紮寨,也沒有急著立即攻打北橋城。

“主公,袁太守在十日前已經攻下其行軍方向的容城城池。然而,在攻下容城之後,袁太守並未繼續前進,而是在容城安撫民心,同時實行袁太守在渤海郡之時所執行的政策方針!”

當袁紹召集麾下文武議事之時,自然有人將袁常這些日子的動向彙報給袁紹。

在聽了麾下的彙報,袁紹依然隻是一直保持著他那副平淡的表情,沒有絲毫的變化。而營內的文武們也不知袁紹的意思,俱都是屏氣凝神,坐等袁紹發話。(未完待續)

https://8./book/52571/25594676.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