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
“轟隆隆…”
驚天動地的雷鳴聲勢響起,注意,這並非是大隊騎兵所造成的聲勢。仰首長望蒼穹,可見白色的、青色的、藍色的等各種顏色的閃電閃爍,形狀也是各有不同,有樹枝狀的,也有火箭形狀的,還有如一條直線般的閃電。看這節奏,很顯然,這是暴風雨來臨前的預兆。
雖然是在夜晚,看不清天穹之上的具體情形,不過,隻要腦海中想象一番,也知道如今必然是烏雲密布,黑雲壓城。
在那轟隆隆的雷鳴散成一陣陣霹靂的刹那間,不禁使人驚心動魄。而霹靂仍在哢嚓嚓地響著,烏雲裂開了,把金箭似的閃電從密布的濃雲中射向大地。雷聲轟鳴,烏雲在燃燒,噴著可怕的藍色的火焰,天空在顫抖,大地也在膽怯地震動…然後,便聽到“嘩啦啦”的雨點聲響起,大雨落下了。
暴風雨即將來臨了!
在遒縣城外,整齊的營帳一片片的羅列著,好似閱兵時每一支隊伍的方陣。而此刻,就在最中央的營帳之中,袁紹聚集了麾下的謀士和武將正在商議著什麼。雷聲陣陣,雨聲滾滾,此刻營中的氣氛卻是非常的壓抑。當然,氣氛之所以壓抑的原因,並非是因為天氣帶來,而是在剛才,袁紹接到了許攸從通縣發來的軍情。正是因為這個軍情,才使得袁紹營中的氣氛如此壓抑。
許攸發來的軍情並不多,就是簡單的說明了袁常如何拿下方城,然後再拿下通縣。一切聽上去都是讓人如此的賞心悅目,自然是一件極好的消息。不過,如果沒有最後的一句話,這個好消息無異於烈日中的冰鎮楊梅湯。在有了最後一句話之後,這個消息瞬間就逆反過來了。
“袁太守駐守通縣,對通縣進行整頓。待整頓完畢之後,再行揮師前進。”
這一句話乍一看起來也沒有什麼問題。然而就是這一句話,在袁紹麾下的一眾屬下看來,問題卻是相當的嚴重。
按照當初的戰略方針,袁常從容城一線進攻,然後拿下通縣,再進軍遒縣,與袁紹合圍公孫瓚,將公孫瓚逼到涿縣進行圍攻;而袁紹則是從北橋城一線進軍。拿下北橋城、故安城在遒縣與袁常揮師,一同圍攻公孫瓚。雖然大家沒有明說,可是這也算是一個潛規則,大家心中都默認的戰略。然而,如今袁常卻是不按照常理出牌,反而是如當初拿下容城那般,對通縣進行整頓。雖然按照約定,幽州拿下之後屬於袁常,袁常現在這麼做也不過是提前做好準備。可是,似乎也不用急於一時吧?怎麼說也要等拿下幽州之後再慢慢整頓難道就不行?若是按照袁常這樣的做法。袁紹可就是要單獨麵對公孫瓚的主力部隊。無論是誰,得知這樣的消息都不會有什麼好心情。袁紹的心情如何,眾人不知道。可是,袁紹的一眾屬下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無疑是非常的氣憤。
“主公!”
逢紀當初在渤海郡受到袁常的羞辱,雖然驚懼於袁常展露出來的強悍實力,可是,並不代表逢紀就會害怕袁常。如今袁常這樣的做法,顯然會引起眾怒。因此,逢紀自忖是時候站出來指責袁常的不是。
“按照當初的約定,主公與袁太守共同攻打公孫瓚。可是。如今主公牽製了公孫瓚的主力部隊,而袁太守卻是我行我素。並沒有考慮到主公的為難,反而將大軍駐守在通縣進行整頓。屬下自然也不反對袁太守這樣的做法。可是,至少也要派人前來與主公共同對抗公孫瓚的主力部隊,如此才算的上是盟友,按照袁太守這樣的做法,卻是有些不夠道義了。”
袁紹挑了挑眉頭,目光平靜的看著逢紀,也不知道是讚同逢紀的話語,還是反對逢紀的話語。
“主公,逢參軍所言甚是。”
緊隨逢紀之後,一直都是跟逢紀不同意見的郭圖也跳了出來讚成逢紀的說法。
“主公自然是不懼公孫瓚,可是,按照約定這幽州是屬於袁太守。若是袁太守一點力都不出,全憑主公對付公孫瓚,日後將幽州交給袁太守,屬下等自然沒有意見。可是,底下的將士們必然會不滿。他們出力拿下的幽州,憑什麼交給袁太守?如此,說不定還會讓將士們心生不滿。”
袁紹麵皮一跳,似乎終於有些反應了。不過,卻還是沒有說話。
袁紹如此反應,卻是讓一眾屬下不清楚袁紹此刻心中到底是何意思。不過,袁紹不說話,麾下的謀士、武將們還是要說話,他們出策出力對付公孫瓚,沒理由讓袁常這麼輕鬆的得到幽州。就好比曆史上的赤壁之戰,東吳一方出策出力,雖然劉備一方也有出力,相對於東吳出的力,也就不值一提。結果,東吳一方損兵折將,替劉備擋下了曹操的進攻,最後劉備反而在背後抽刀子拿下荊州,也難怪周瑜會吐血了。這種事換成誰都無法接受,周瑜這般近乎是頂級謀士的儒將都無法接受了,更何況是袁紹麾下這一群隻是相當於一流謀士的麾下又豈能接受?
“主公,屬下以為逢參軍與郭從事所言甚是。”
緊隨逢紀、郭圖之後,跳出來的自然是審配。曆來每次議事之時,逢紀、郭圖、審配、許攸四人都會各持己見,一旦其中一人說出一個意見,必然會有另外一人跳出來反對,接著第三個人跳出來還會說出不同於前二人的意見。不得不說,在內部鬥爭之時,袁紹麾下的幾個謀士端的是智計百出,絞盡腦汁,要是他們在對付曹操的時候能夠如此,怕是袁紹或許早就把曹操給幹掉了,也不至於官渡兵敗,最後病亡。不過,這一次除了許攸不在,其他三個主要謀士能夠如此統一意見。不得不說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先前袁太守在渤海郡進行了一場閱兵儀式,展現了強悍的軍事力量。雖然沒有袁太守相助,主公也自然能夠拿下公孫瓚。可是。有了袁太守,主公的兵馬也不用折損太多。然而如今袁太守卻是為了一己之利而置主公於不利之地。屬下以為,袁太守此行不當。主公可書信一封發往通縣,讓袁太守率兵前來遒縣與主公彙合,大家共同拿下公孫瓚,如此方是正理。否則,日後拿下幽州,主公也無須按照協議將幽州交給袁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