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五章 戰事起(三十八)(2 / 3)

對袁術。孫策一次比一次感到失望。

而在此前,漢獻帝派劉繇擔任揚州刺史,揚州過去的治所是壽春。而壽春已被袁術占領,劉繇便在孫策的舅父吳景和堂兄孫賁的協助下南渡長江,在曲阿設立了治所。這次孫策攻打廬江,劉繇憂心忡忡,因為他知道,吳景、孫賁是袁術任命的,他們又是孫策的自己人,擔心他們與袁術、孫策聯手吞並自己,於是就用武力逼趕他們。吳景和孫賁隻好退往曆陽。劉繇派部下樊能、於麋駐紮在橫江郡,讓張英駐紮在當利口。來與袁術對抗。袁術則任用自己的老部下惠衢為揚州刺史,以吳景為督軍中郎將。和孫賁一起率兵進擊張英。雙方隔江對峙了好長時間,也沒有結果。

吳郡都尉朱治是孫堅的老部下,過去曾任孫堅的校尉,太傅馬日磾在壽春的時候,任命朱治為副官,後又被任為吳郡都尉。他發現袁術政德不立,就勸說孫策趁機收取江東。於是孫策就去見袁術。孫策對袁術說:“我家舊日對江東人多有恩義,我願帶兵去幫助舅父征伐橫江。橫江攻克之後,我還可在當地召募士卒,大概能召募三萬人。那時,我再率領他們助您平定天下,謀成大業。”袁術明知孫策對自己不滿,但他認為,劉繇占據曲阿,王朗占據會稽,孫策未必能有什麼作為,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並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為折衝校尉。孫策遂率父親舊部和自己的數百門客東進。

一路上,不斷有人來投,孫策的隊伍不斷壯大,到吳景的駐地曆陽時,已有五六千人。孫策把東進的消息寫信告知周瑜,當時,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帶兵出來迎接孫策並讚助軍糧。孫策大喜,對周瑜說:“有了你的支持,大事一定成功。”於是,孫策立即率部渡江,進擊橫江、當利,相繼攻克,樊能、張英戰敗。接著,孫策連續出擊,所向披靡,沒人能抵擋他的鋒銳,而且孫策軍隊的軍紀嚴明,百姓們也都相當擁護。

卻說以上的事件是在袁常和袁紹發兵幽州之前所發生的,等到袁常和袁紹的大軍與公孫瓚交戰,曹操的大軍也已經深入徐州腹地之時,孫策也開始了新一輪的征伐。目標,直指揚州刺史劉繇。

年僅十七歲的孫策在周瑜、程普和黃蓋等人的支持下,從曆陽渡江,首先打敗了牛渚營的劉繇,奪得倉庫中所有糧食和兵器戰具。勢力越發強大。

當時,彭城相薛禮、下邳相笮融都依附劉繇,奉他為盟主,薛禮占據秣陵城,而笮融駐紮在縣南。孫策首先攻打笮融,斬殺五萬多人,笮融膽裂,緊閉營門,不敢妄動。孫策轉而揮師攻打薛禮,薛禮突圍逃走。這時樊能、於麋等人,又糾集兵士來奪牛渚。孫策立即回軍,打敗他們,俘獲萬餘人。然後重新進攻笮融:戰鬥中,孫策腿部中箭,無法乘馬,部下抬他回營療傷。有人對笮融說:“孫郎被箭射死了!”如今,孫策也才十七歲,雖有官位名號,但人們還是都叫他“孫郎”。笮融聞孫策死訊,大喜,派將士與孫策部隊對壘。孫策先派幾百兵馬挑戰誘敵,而在後麵設好伏兵。敵兵出擊。孫策部假作潰敗,引敵進入包圍圈中,然後一聲號令。伏兵盡起,斬殺一千多敵人。孫策乘勝進攻笮融營地。並命手下將士高聲喊話:“孫郎如何?”聲撼敵營,地動山搖,嚇得不少敵兵連夜奔逃。笮融見孫策還在,越發警惕小心,深溝高壘,嚴加守備。

孫策見笮融負險固守,一時難以攻克,便引兵南向。先在梅陵擊敗劉繇的別部,接著轉兵攻克湖孰、江乘等地。然後,整頓部隊,到曲阿與劉繇決戰。

在曲阿的劉繇聽聞孫策大軍將至,頓時驚慌失措。

“諸位,孫策大軍將至,不知諸位有何退敵良策?”劉繇一臉的憂慮之色,隨意的問了一句。其實,劉繇心中也知道,自己麾下十有*是無能之輩。讓他們想主意,簡直是白費功夫。故此,劉繇其實也不抱多大的希望。

誰知。劉繇的麾下還真有大將提出了頗具建設性的意見。

這名大將名為張英,平時也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才能。今日在劉繇詢問之時,卻是能夠提出如此計策,也不知是何原因。

“主公,曲阿二十裏外的地方有一山嶺。此山嶺易守難攻,末將隻需三萬大軍,即便對方有百萬大軍,也能讓他們一步都前進不得。”

聞聽張英之言,劉繇頓時大喜。欣喜的說道:“若是真如張英將軍所言,某必定重賞。此外。當令選一將為先鋒在前方探路,同時。也要讓孫策小兒知曉,本刺史麾下的大將也不是任人揉捏的。何人可為先鋒?”

“主公,某願為前部先鋒!”

劉繇話音才落下,屋內一道朗喝之聲卻是立即響起。當然,這個家夥自然不會是曆史上的太史慈,如今的太史慈正在替袁常駐守渤海郡,又怎麼可能出現在這裏呢?那麼,說話之人又是誰呢?

不得不說,曆史總是有一點相似之處。當太史慈沒有按照曆史的軌道進行,而另外卻是又冒出了一名武力與太史慈相近的猛將代替了這個位置。

眾人視之,說話之人乃是投效劉繇不久的年輕將領—嚴正。

嚴正出現的很突兀,就是那麼突然的出現在劉繇麵前,展示了一番實力之後,便被劉繇給收下了。

聽得嚴正的話,劉繇眉頭微微皺起,緩聲說道:“嚴正將軍你年紀尚輕,未可為大將,暫且在吾左右聽命便是。”

對於劉繇的話,嚴正隻是淡淡一笑,也沒有多說什麼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張英領兵至牛渚山嶺,積糧十萬於邸閣。孫策引兵到,張英出迎,兩軍會於牛渚灘上。孫策出馬,張英大罵,黃蓋便出與張英戰。不數合,忽然張英軍中大亂,報說寨中有人放火。張英急回軍。孫策引軍前來,乘勢掩殺。張英棄了牛渚,望深山而逃。

原來那寨後放火的,乃是兩員健將:一人乃九江壽春人,姓蔣,名欽,字公奕;一人乃九江下蔡人,姓周,名泰,字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