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烏延也沒空搭理那幾個部族首領的叫囂,而是在心中權衡得失。
異族口中喊著漢人懦弱可欺,不過是為了在異族百姓心中保持強大的身份。而異族的高層則非常明白,漢人並非是真的懦弱可欺,漢人的強大,一直是異族心中的一根刺。異族之所以一直不停的侵略漢人,隻是因為害怕漢人強大到他們無可反抗,沒有了生存之地。就如周時的胡人,以及後來的匈奴,都是草原上的霸主,威風不可一世,最後又怎麼樣?還不是被漢人給滅了。因此,異族侵略漢人,一直都表現的很凶悍,就是為了展示他們的強悍,讓漢人進攻他們有一些顧及,同時不停的侵略也是為了削弱漢人的實力,讓漢人對他們無法形成有效的攻勢。
所以,每次漢人有內亂,異族都會趁機獲取一些利益。大部分的異族子民很疑惑,漢人既然在內亂,為什麼不趁機滅了漢人?
異族的高層對這些子民的想法是呲之以鼻,隻有他們心中才明白,漢人雖然在內亂。可是,一旦異族想要消滅漢人,漢人會立馬聯合起來先解決了異族,然後再繼續內亂。當然,這些道理是不能跟普通的子民說出來的,因為一旦讓他們知道漢人是如此的強大,那異族的子民便會失去鬥誌,再也沒有跟漢人鬥爭的勇氣。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每次中原內亂,異族搶掠一番就立馬撤走,因為他們不敢繼續打下去,繼續打下去的後果他們不敢想象。
如今烏丸、東部鮮卑和幾個小部族與劉和聯軍進攻幽州,並沒有引起漢人勢力的注意,他們也獲得了不小的利益,如今就算撤走,也已經夠本了。但是,烏延並不滿足,想他堂堂烏丸的三王之一,自然想要獲取更多的利益,從而彰顯他的能力。
劉和打著替父報仇的旗幟,異族出兵,中原的勢力也無話可說,他們隻不過是劉和報仇,在其中獲得一些利益也說的過去。若是沒有劉和替父報仇這個旗幟的掩飾,性質就不一樣了,從報仇變成侵略,便會引起漢人勢力的注意。說不定一旦拋開劉和,正在開戰中的袁紹和公孫瓚,會立馬摒棄成見,轉而聯合起來把他們給消滅了。他們一路行來看似毫無壓力,那是因為有劉和的身份,所以大多數的城池對他們不設防,讓他們能夠輕易通過。可是,一旦沒有了劉和的幫忙,所有城池嚴防死守,他們想要通過這些城池都要花費時間和兵力,等公孫瓚和袁紹的兵馬到來,他們區區六萬兵馬,都不夠給人家塞牙縫。
所以,不過眨眼的功夫,烏延就在心中有了決定。如今還不能跟劉和交惡,必須維持關係,至於等到烏延獲取了足夠的利益之後,劉和沒有了用處,生死自然就在烏延的一念之間。
思索完畢,烏延也沒有去看那幾個小部族首領,而是看向慕容宇,說道:“慕容宇將軍,我覺得這一次的事情不簡單,想來是劉和對我們行事的不滿而進行的一次抗議。慕容宇將軍說的沒錯,我們畢竟是聯盟,也要顧慮下盟友的想法。所以,這一次便同意劉和的意思,不與他們發生爭執,各位首領以為如何?”
除了慕容宇外,幾名首領皆是麵麵相覷,一向凶悍的烏延竟然會向漢人低頭,難道這是他們的錯覺?
“既然烏延首領這般說了,我等自當聽從。”
“一切聽從烏延首領的吩咐!”
烏延都這麼說了,慕容宇也向來以與漢人交好的意思,這些小部族首領自然沒有反對的權利,也紛紛讚同烏延的意見。
至於慕容宇自然更不會反對,隻是他的心中有一種不安的感覺,這僅僅隻是一次抗議嗎?(未完待續。)
ps:ps:跪求支持,跪求收藏,跪求各種票票!
https://8./book/52571/25594555.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