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九章 天下為敵(2 / 3)

對於夏侯惇的回答曹操相當滿意,當然,曹操滿意的並不是夏侯惇說的內容,因為夏侯惇說的跟曹操心中所想還差了十萬八千裏。隻不過,夏侯惇身為一名武將,能夠想到這些,已經很不容易。曹操是一名梟雄,他需要的不僅僅是衝鋒陷陣的大將,而是能夠坐鎮一方的將帥,這才是曹操所考慮的。夏侯惇跟他心中所預期的目標雖然還差很遠,如今卻是有很大的進步了。因此,曹操自然覺得滿意。

“軍師,以你之見,若何?”

曹操沒有立即說出自己的思考,而是看向了戲誌才。至於其他人,曹操也沒有問他們,荀彧、荀攸、程昱等才智比較出眾的謀士並不在此,在場的幾個謀士能力如何,曹操也極為清楚。因此,曹操的麾下,也不會發生像袁紹麾下謀士爭吵的情形。

“咳咳!”

戲誌才輕輕的咳了咳,當然,他咳嗽是因為他有病,而不是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元讓將軍有一點說的沒錯,袁常如今將異族擊退,免得異族肆虐,日後要重新建設幽州而花費更多的精力,人力和財力。不過,這個舉動依屬下看來,僅僅是袁常個人的做法,卻是與袁紹毫無關係。”

夏侯惇的發言被戲誌才給貶了,夏侯惇也沒絲毫的不滿。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也知道自己的長處在哪個方麵,不至於這樣就怨恨戲誌才。再說了,戲誌才的能力在曹操軍中上下是有目共睹。顯然人家戲誌才想的比他更多。

曹操心中亦是同意,作為袁紹少年時的朋友,袁紹是什麼樣的人。曹操極為清楚。以袁紹的性格,是不會作出擊退異族助力的事情。如此說來。便是袁常自己的主意了。

“說句不好聽的話,袁紹此人誌大才疏,目光短淺。其麾下雖兵精將廣,謀士眾多,然則皆是一群徒有虛名之輩。若是得異族助力,袁紹及其麾下高興都來不及,又豈會將這份來之不易的助力給擊退。而渤海郡雖然歸屬於冀州,然則。主公在冀州的細作已經得到確切的情報,渤海郡獨立於冀州而存在,袁紹也沒有幹涉渤海郡的行為。故此,此次擊退異族助力,必然是袁常個人行為,與袁紹無關。”

曹操和袁紹少年時在洛陽為友,關係還不錯。不過,戲誌才知道,以如今天下大勢來看,曹操和袁紹日後必然是敵對的雙方。所以,貶低起袁紹,戲誌才自然也沒有任何的顧慮。

“軍師所言甚是。本初此人吾亦知曉,絕不會做出這種事。”

當然,屬下貶低歸屬下貶低,曹操本人是不能做這種事的。不然的話,又讓麾下如何看待曹操。

戲誌才對著曹操微微頷首,眼中精光一閃,繼續分析到:“從這一次袁常擊退異族助力,而袁紹卻並無對袁常指責的行為來看,先前細作探知的一件事。如今想來已經能夠確定了。”

“軍師,何事可以確定?”

夏侯惇聞言。連忙詢問到。夏侯惇不僅是很認真的在聽,也很認真的在記。他知道自己是一名將領。知道自己的長處在哪裏。但是,曹操對他的期望他心裏也明白,為了曹操的期望,他也一直很努力,熟讀兵法,夜讀孔孟春秋。而有戲誌才如此大能在前,夏侯惇也不會浪費學習的機會。反觀曹洪等將領,卻沒有在意,想要成為坐鎮一方的將帥,除卻能力之外,還需要深得信任,否則,一旦上有猜忌,便是取禍之道。曹操自官渡之戰後,也是兵精將廣,然而,縱觀曹操在世之時,坐鎮一方的又有幾人?所以,坐鎮一方並不是人人都行,也不是有能力也行,還要有上頭的信任。

曹操也不愧是梟雄,一州之地都能夠交給麾下將領來坐鎮。像於禁,張遼,徐晃等,而族中子弟,也不過寥寥數人得到如此重任。並非是曹操族中子弟無能人,這就是曹操的雄才大略,能夠打下曹魏勢力的眼光。反觀袁紹,奪得四州之地,全都交給他的兒子和外甥,如此相比,差了何止十萬八千裏,袁紹會敗也就不難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