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零章 曹操大驚(1 / 3)

“唉!”

在戲誌才沉思的時候,曹操卻是猛然長歎一聲,沉聲道:“昔日虎牢關初見袁常之時,吾亦是將他看成一個阿諛奉迎之輩。然則,如今方知,當時的做出如此表現,不過是為掩人耳目,扮豬吃虎。早知如此,當日便應當將其收歸於下,或者!唉,可惜了!”

或者什麼,曹操沒有繼續說,不過在場的都是曹操的心腹,親信,隻看曹操眼中的寒光閃爍,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亂軍之中死個人,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至於說將袁常收到自己麾下,曹操作為一名梟雄,自然是有自信能夠製衡袁常,讓袁常蹦躂不了,至少不會像袁紹一般,敢在自己的地盤上分割土地稱王做霸。想想看,連司馬懿父子三人這樣的大牛在曹操眼皮子底下都不敢蹦躂,袁常又哪裏會有自信跟曹操對著幹?袁常能夠發跡,也多虧得他是穿越者有著先知先覺的優勢,如果論起智謀和政治覺悟,司馬懿足以把袁常甩開十條大街。

“主公倒也無需憂慮!”

戲誌才出言安慰了一番,嘴角掛著淡淡的嘲諷,輕聲說道:“袁常卻是主公勁敵不假,不過,如今應當憂慮的倒是袁紹那廝。看袁常這些舉動,必然不會是個甘於人下之輩,可歎那袁紹誌大才疏,引狼入室尚且不知。”

“哈哈!”

曹操大笑一聲,先前的惋惜瞬間消散無蹤。作為一名名垂千古的梟雄,曹操不怕任何人的挑戰,有對手反而是件更加美妙的事。否則,高處不勝寒卻是件讓人鬱悶的事。對於能夠預見到曾經的好友,日後的對手袁紹吃癟的情形。曹操想想都覺得興奮,猶如三伏天吃了冰棍一般美妙不可言。

見曹操如此神情,戲誌才微微一笑。作為一方勢力的軍師。名義上的頭號謀士,除了出謀劃策之外。還要給自己的主上堅定信心。

就如東吳孫權麾下的魯肅,作為孫權的心腹,頭號走狗謀士。在曹操奪得荊州之後,孫權這個守成有足,攻取不足的君主,卻是第一時間想著向曹操納首稱降,一點羞恥之心都沒有,忘了他的老爹和兄長是如何艱難的奪得東吳地盤。即便麾下文武官員分成兩派。也多是選擇傾心於向曹操投降。而這個時候,作為孫權心腹的走狗謀士則站出來堅定孫權的信心,應當跟曹操決一死戰,而不是納首稱降。最終,孫權也決定了和劉備聯合與曹操開戰,而不是向曹操投降。若是孫權選擇了投降一途,那激蕩人心的三國亂世,或許也就湮沒在了曆史長河之中,曆史的走向變得如何,那也就為未可知了。

魯肅勸說孫權跟曹操開戰。有一部分是作為臣子的職責,還有很大的原因還是為了自己。

孫權作為一方勢力,有可能開國稱帝。那他魯肅在孫權稱帝之後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然而,若是孫權向曹操投降,當一個有名無實的封王,那他魯肅又有什麼地位,又如何施展自己的才能?還有諸葛亮也是一樣的道理,說什麼仁義其實都是騙騙無知百姓,隻要天下平定,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不用飽受戰火。便是最好的仁義。可是,諸葛亮偏偏要選擇一窮二白的劉備。幫助劉備建立自己的勢力,與曹操劃分天下。同樣是為了自己的地位,為了施展自己的才能。

否則,名垂千古的諸葛丞相又從何而來?

司馬懿跟諸葛亮的性質也是一樣,都是為了自己的地位和施展自身能力。不過,司馬懿比諸葛亮能忍,所以,司馬懿生生的把曹操拖死,把諸葛亮拖死,最終曹,劉,孫三家辛苦大半輩子,卻是便宜了司馬家,成為最大的贏家,不得不說是一件可笑的事。

“主公,雖然如今需要憂慮的是袁紹。不過,主公也應當加強細作對袁常的探聽。”戲誌才頷首說了一句,等曹操凝神傾聽之後,接著說道:“袁常此番聯合劉和擊退烏丸和東部鮮卑等異族,一則是袁常為了中原漢人大義,不與異族為伍;二則是不想讓異族禍害幽州百姓,以免日後花費;實則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卻也是極其重要,主公當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