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趕緊下命令吧,俺這就帶兵打到那什麼羅的占城,替主公把那稻子給搶過來,咱們就再也不用擔心無糧可用了。”
典韋最快醒轉過來,然後,就一臉激動的嚷嚷了起來。
“洪飛,你的性子就不能穩妥一些。若是可以發兵了,本州牧早就發兵了,還用等到現在?你看子龍他們就如此沉穩,一點都沒有…”
“主公,敢問何時發兵,屬下的長槍早已饑渴難耐了!”
不等袁常稱讚完趙雲,趙雲也已經興奮的吼了出來,看其神情比之典韋還要急迫。那也難怪,典韋想到的是,為了獲得占城稻,這樣就可以有仗可打,其次就是主公的勢力可以不用擔心無糧可用,心思比較單純一些;而趙雲除了同樣想到可以打仗之外,便是認為有了占城稻,就可以解決天下糧食的問題。趙雲想到的是整個天下,視野比較長遠一些,畢竟性格和見識上的差距,也並非是三言兩語就能彌補的。
郭嘉亦是雙眼發亮,精光閃爍,沉聲說道:“若是真如主公所說,占城稻有如此優越。隻要將占城稻取得帶入中原,主公之名必然能夠名揚四海,引得天下仁人義士投效主公,百姓更是會將主公當成聖人般來對待。如此的話,前往暹羅取得占城稻,宜早不宜遲。”
聞言,袁常是哭笑不得。感情典韋剛才最早反應過來,是因為典韋想的沒那麼多,而其他人則腦海中也還在思考。
郭嘉說的也沒錯,解決糧食問題,那可是拯救天下萬民的大功績啊,在百姓心中不亞於聖人一般的地位!有了這個功績做後盾。還怕沒有人來投靠袁常?可以想想看,孔子被尊為聖人,孔子後人曆朝曆代的地位都極為超然。若非是孔子的後人被忽悠傻了。若是有聰明點的,振臂一呼。揭竿而起,也自然是響應者無數。當然,孔子的思想是以忠義為主,若是孔子的後人行謀反之舉,那很顯然,孔家日後的地位也將不複存在。或許,孔子後人為了孔家長久的平穩,才甘願被當成傻子般忽悠。聽著虛名般的稱呼,這也是件很無奈的事。
但是,袁常就不一樣了。他若引進占城稻,活天下萬民,跟忠義也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很顯然,在這亂世之中振臂一呼,投效的百姓自然很多。故此,郭嘉等人自然是忍不住激動起來。
“好了,你們說的本州牧也不是沒想過。但是,出兵占城目前是無法實現的事。”袁常不得不用事實來熄滅眾人火熱的內心。緩緩解釋道:“戰場所在的暹羅國如今還處於極其落後的地步,想來你們也聽說過交州的荒涼和艱難,不比北方異族差。可是。暹羅國卻是比之交州還要糟糕,糟糕到你們難以想象的地步。皆是山野叢林,參天大樹。其中更是毒蛇猛獸無數,很多都是中原之地不曾有的異種,殺傷力極大,或許隻要被咬上一口,便會斃命當場。若是派遣大軍前去,又會死傷多少士兵?況且,自幽州前往占城。途中要經過冀州,青州。徐州,揚州。交州等地,若是稍有不慎,或許還到不了占城,便會被其他州牧消滅。所以,出兵占城目前是無法做到的。”
“州牧,若非這活天下萬民的大功德就要這般放棄了嘛?”蔡邕也是極為惋惜的追問了一句。
當然,蔡邕心中也是有他的小九九。
到了蔡邕這個年紀,自知想要在學識上超越聖人,成為另一個被世人所仰望的聖人是不可能的了。作為一名文人,最期望的莫過於能夠被載入史冊,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當然,事實上原本的曆史蔡邕確實是達到了那個地步。因為在對待董卓上截然不同的態度,使得蔡邕聲名赫赫,一本三國鑄就了他的大名;可惜,袁常的幹預,使得蔡邕的人生軌跡已經變了樣。因此,對於能否被載入史冊,蔡邕就有點不是很確定。所以,蔡邕決定走曲線救國的路子。
首先,袁常從占城引得占城稻進入中原,救活中原無數百姓。那麼,袁常自然會被載入史冊,被百姓稱之為聖人也不為過。然後,袁常這個聖人的祖宗十八代自然要被人追查下來,而蔡邕作為袁常的嶽父大人,自然也會進入後人的眼簾。接著,後人繼續追查一番,喲嗬,沒想到這蔡邕還是個大儒,名人,於是乎,蔡邕流芳百世的目的也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