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零章 會議變味(3 / 3)

宋朝的經濟興盛是毋庸置疑的,據磚家、叫獸們研究發現,宋朝當時的經濟占了全世界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即便是唐朝的貞觀之治,亦或是開元盛世,經濟也不過是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至於清朝的康乾盛世,其實就是一個笑話,經濟隻不過占了全世界的百分之十幾到二十左右,根本無法與唐朝和宋朝相比。宋朝的吃穿住行可以說是得到全麵的發展,或許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經濟發達了,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才想要獲得更高質量的生活,而不是單一的生活。就如華夏,剛開始的時候吃的是大鍋飯,大家都覺得很正常。可是,等到經濟發展起來了,再讓大家去吃大鍋飯,看誰願意?而且,有錢了,自然活動也就多了,什麼酒吧,網吧等等都如雨後春筍般興起。

很顯然的,炒菜其實也是在宋朝得以普及的。

在宋朝之前,菜式多以蒸煮,或者生食為主。就如某島國的生食,其實就是在唐朝的時候學去的。而在宋朝之前,炒菜之所以沒有得到普及,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食用油的問題。

在宋朝之前,食用油主要是從動物身上榨取。而且,大部分的動物其實能夠榨取的油不多,而唯一一個最容易榨取油的動物,卻是一種低賤的牲畜,不要說達官貴族,即便是尋常百姓都不願意碰,一般都是奴隸才會食用。

沒錯,就是家豬。

在宋朝之前,家豬在人們眼裏是極其肮髒低賤的牲畜,想想豬吃的東西就可以理解了。所以,在宋朝之前,豬根本不會被作為菜式放到桌上。而到了宋朝,或許因為某些原因豬肉被廣為認知,並且占據了主流市場。有一個菜名就能夠很好的證明豬的地位得到提升,那自然是東坡肉這道菜。

豬肉美味而且又能夠榨取極多的食用油,宋朝之前豬不被看重,所以,食用油不足,炒菜自然也就無法普及。至於說植物油,那就別開玩笑了,菜都不夠吃了,哪裏還舍得拿去榨油呢?

至於袁常親自下廚,第一次的時候,自然是被郭嘉,蔡邕等人極力勸說,君子遠庖廚雲雲。

開玩笑,也不看看袁常是誰。

於是乎,袁常引經據典,講道理,擺事實,讓郭嘉,蔡邕等人相信是後人斷章取義,誤解了聖人的話。本來也是,君子遠庖廚主要是告誡人們要有仁義之心,而不是讓人遠離廚房。因此,在如今等級觀念還沒有特別深入人心的時候,袁常自然能夠輕易的說動郭嘉,蔡邕等人。

事實上,等級觀念成為製約人們行事約束,是在魏晉之後。

當時的陳群提出了九品中正製,正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使得士族等級變得森嚴起來。很多聖人言論,就是在這樣的時期被斷章取義,歪曲。而直到了武則天時期,關隴士族被武則天和李治夫婦兩一套組合拳打的奄奄一息,再經過五代十國的摧殘,也算是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上。而且,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陳群提出九品中正製,怕是也想不到在他死後,他所在的家族竟然會淪落到了下品。若是會預料到這個結局,估計陳群也不會提出九品中正製了。

言歸正傳,袁常既然提出了炒菜這個新式烹飪方法,自然也要提出榨取豬油這個思想,少不得又是一番擺事實,講道理,也才算是讓大家接受了這個神奇的念頭。於是乎,在袁常的又一次影響下,炒菜也提早了數百年出現,並且,隨後袁常自然也將著名的八大菜係給一並提了出來,自然是又免不了一番驚歎。(未完待續。)

ps:求支持,支持!

https://8./book/52571/25594468.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