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常目光掃過幾個心腹,見他們雖然有在聽,臉上卻是一副不以為然的神色。袁常也知道,商人地位低賤,由來已久,並非是他三言兩語就能改變他們的看法,隻能讓他們慢慢去感悟參透。所以,袁常也就沒有繼續多說。
“商人的作用如何,我也不多說,或許等你們的思想真的明朗了,就能理解。至於說商人能給朝廷帶來多少的稅收,簡單的說,倘若農民耕種田地的稅收是一的話,那麼,商人所帶來的稅收則是一百,甚至是更多。自古以來商人所創造的利潤才是最多,征收他們的賦稅也才是最為明智的選擇,然則,朝廷本末倒置,無視商人這一巨大的利潤,反而緊盯著農民那一點微末的賦稅,國庫又如何能夠充盈?”
“主公,商人的賦稅有農民的百倍之巨,是不是有些誇張了啊?”郭嘉瞪大了雙眼,不止是他,在場的所有人都跟郭嘉一個表情。袁常說的這話讓他們實在難以相信,可是,袁常說過的話,貌似還從來沒有錯過。
“是否如此,你們早晚會看到的!”
袁常微微一笑,也沒有過多的解釋。袁常前世的時候。七、八億的農民種田的稅被減免了,隻靠近億商人的稅收就壯大了國家,官員還個個吃的肥腸滿肚。油水十足,可見商人的稅收是何等的驚人。
“土地收歸國有。具體的實施方案和步驟還需你們討論,然後再傳達各郡縣。接下來的另一項改革,則是要改變兵製。”
袁常作為一州州牧,有著地方行政和軍事大權,故此,想要施行什麼製度自然都沒有問題。再說了,如今的朝廷自保的能力都沒有,群雄割據。除非是那種真正愚忠的人,否則,對這樣的局麵都不會有任何的話說。即便是孔子後人孔融,都不曾對如今的局麵發表過什麼意見,其他人當然也不會說什麼了。
漢朝實行的是徵兵製,沿襲商鞅兵法後的秦朝兵製。按規定,不論貴賤,男子在二十歲就要在官府登記,並且根據三年耕一年儲的原則,從二十三歲起正式服役。直到五十六歲止。據《漢書》記載,男子二十歲傅籍,此後每年服勞役一月。稱“更卒”。二十三歲以後開始服兵役,役期一般為二十年,一年在本郡、縣服役,稱為“正卒”,另一年到邊郡戍守或到京師守衛,稱為“戍卒”或“衛士”。還有一種意見,認為這二年兵役統稱為“正卒”。如遇戰爭需要,還須隨時應徵入伍,至五十六才能免役。漢還常謫發已科罪犯或徒隸等為兵。稱為“謫戍”。按照這種兵製,很多人到死都回不了家鄉。或者回到家鄉的時候,已經是兩鬢斑白了。
而到了東漢後期。也就是桓靈二帝的時候,徵兵製已經逐漸衰微,募兵製開始逐漸成為主流。
徵兵製是自古以來的兵製,這個兵製是極其嚴苛的。徵兵製是完成每個男子的徭役而實行的一種製度,所以,以徵兵製而征集來的士兵是沒有糧餉的,全靠自己在戰場上賺一點,如果不打戰的話,那就是一點收入都沒有。此外,武器和糧食問題還得自己解決,而到了天氣冷的時候,還得寫信給老娘做件冬衣,讓老爹送來。打完仗,沒有死的士兵則回去繼續種田,戰場上的事,好像夢一場,隻把那黃沙戰血染過的武器藏在地窖裏,希望再也不要拿出來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