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三章 授勳儀式(1 / 3)

【ps:昨天上傳的時候係統提示數據錯誤重新上傳,結果就變成同一章上傳了兩次,現在已經在編輯的幫助下修改了內容!對造成困惑的親們表示歉意!】

幽州北京城,本為幽州治所薊縣,經袁常大手一揮,自此改名為北京城。

袁常將原本的薊縣設為內城,同時以薊縣為忠心,朝四個方向分別擴充一些範圍,修建城防,向前世的首都北京靠攏。

當然,袁常想要在短時間內將北京城打造成前世的首都那般,自然是不可能的事。要知道,北京能有如此規模,還是從明成祖將都城設在北京之後,就開始擴充修建北京城,曆經明清兩朝,到建國時一共有將近六百年的時間,才能打造成北京城那樣的規模。反正袁常是不指望在他手上能把北京城徹底建好,今後還要交給他的子孫來慢慢修建。當然,如果袁常能夠像秦始皇修建長城,還有隋煬帝修建大運河那般,不惜人力和財力,估計也能夠完成目標。隻是,袁常的腦子還沒有秀逗,自然不會作出這種飲鴆止渴的行為。

北京內城隻有一個軍營,那便是典韋統帥的衛戍第一師的軍營。而在北京的外城,袁常設置了三個軍營,分別是東大營、北大營和西大營。三大營每個營駐守一萬士兵,隸屬於涿郡分軍區的三個師。涿郡分軍區的軍長是典韋,不過,典韋統帥衛戍第一師,這三大營則是交由趙雲這個司令統帥。

距離袁常提出變法改革已經過了七天,幽州境內的十郡一屬國都已經接收到了袁常改革變法的命令。而今天,袁常帶著麾下一幹將令和郭嘉,劉和個文官。來到了北京城外城的東大營。

之所以今天齊聚東大營,乃是為了進行授勳儀式,同時。幽州十大分軍區的各軍官,也將點齊自己麾下的兵馬。前往各自的駐軍區。

袁常當初渤海郡有八萬兵馬,後來劉和加入袁常,也帶來了二萬五千兵馬,然後等到公孫瓚麾下歸順之後,幽州的十萬兵馬,加上公孫瓚的一萬五千白馬義從,如今幽州的兵力達到了二十多萬。當然,這二十多萬兵馬之中。真正能算得上是士兵的,其實也就十萬左右。

首先,袁常的八萬兵馬都是當初精挑細選的,不僅有渤海郡的青壯,也有冀州其他幾個郡的青壯,經過訓練,這八萬士兵可以算得上是精銳了;而劉和那二萬五千兵馬,其實就是一些農民,戰鬥力根本沒有多少;此外,便是公孫瓚的一萬五千白馬義從也是精銳士兵;至於那十萬士兵。隻有少部分是一些老兵,其餘的大部分是公孫瓚為了應對袁常和袁紹進攻幽州而臨時招募的新兵,戰鬥力也同樣沒多少。

因此。鑒於如此情況,袁常也讓麾下將領適當的裁減士兵。當然,也不能直接跟士兵說你要被裁員了,估計這樣做會讓軍心大跌。故此,裁減士兵也有一些條件。例如家中獨子的裁減,有身體不適的裁減等等。反正該怎麼做不用袁常操心,甩手掌櫃被袁常詮釋的淋漓盡致。

除卻一些必要的守軍之外,幽州的士兵基本都已經聚集在了東大營內。

營內十幾萬士兵,排列好陣型。一個個皆屏氣凝神,昂首挺胸的站立著。而袁常則率領著一幹將領。郭嘉和劉和緩緩的向著最前方的點將台走去。在往點將台走去的時候,袁常很是騷包的揮了揮手。大呼一聲“將士們,辛苦了”,可惜,這些士兵哪裏知道袁常是什麼意思,一個個都大眼瞪小眼的看著袁常,讓袁常好不氣餒。

袁常立在最前方,身體繃得筆直,手中拿著一個馬鈞製作的簡易大喇叭,高聲說道:“將士們,我幽州進行兵製改革,想必你們的軍官已經告訴你們了。改革兵製,是為了提高將士們的福利待遇,同時,也是為了挑選精銳。本州牧知道,很多人參軍隻是為了能夠填飽肚子,吃上一口軍糧。那麼,今天,本州牧告訴你們,今後隻要你們肯努力,不要說是填飽肚子,讓你和你們的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都不是問題。但是,這個前提就是你們要努力,隻想著混日子的人在本州牧麾下是絕對沒有出頭的機會。還有一點你們要記住,本州牧要的士兵是要有能力的士兵,誰都不要想著靠關係就能升官,這種情況決不允許發生,一旦發現,本州牧必定嚴懲不貸!好了,廢話不多說,現在直接進入主題。首先,本州牧要告訴你們,為何新的兵製稱之為義務兵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