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三章 範陽盧氏(3 / 3)

對於郭嘉所說的情況,袁常也早有預料。也虧得幽州士家大族並不是很密集,若是在關中、荊州等地,怕是那些士家大族早就群起而反抗了,也不會像現在這般小心翼翼的行事。北京城內的四大家族王、李、盧、唐隻是一郡的大家族,從整個天下而言,這四個家族根本不算什麼。幽州境內唯一根基深厚的士家大族,也隻有範陽郡盧氏一家而已。

範陽盧氏自春秋戰國以來便存在,田和代齊,盧、高二氏被逐趕,離開山東省長清縣之盧邑以後,散居於燕、秦二國之間,主要一支是聚居於範陽。範陽盧氏在秦始皇時,有大名鼎鼎的五經博士盧熬,天文博士盧生。繼之西漢初期有燕王盧綰,如今被尊稱“士之楷模,國之楨韓”之海內儒宗之大儒盧植,均出自於範陽盧氏。而等到了魏、晉、南北朝至隋,盧植之後裔盧誌、盧諶、盧偃、盧邈、盧玄等等,都是官宦世家,書香門第。從盧玄起至其曾孫,一家百口,共財同居,為官著名而被史傳記載者就有十八人。帝族之子要找盧氏成親,史稱“範陽盧氏,一門三公主。”帝族也要納範陽盧氏之女為貴妃。史家有四海大姓崔盧王謝之說:“望出範陽,北州冠族”。至唐代尤為突出,不僅狀元、進士、帝師,大出人才,有“八相佐唐”、“初唐四傑”之盧照鄰,“大曆十才子”之盧編等等。自漢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記載的盧氏曆史名人達八百四十多人,範陽盧氏,賢良輩出,勳業燦爛,文豪蜚馨。由此可見範陽盧氏根基之深厚,當然,如今範陽盧氏皆是因為盧植的緣故才能做大,盧植的子孫還沒有成長起來,隻要將盧植的問題解決,那麼範陽盧氏就不會有問題,範陽盧氏的問題解決了,那整個幽州的問題自然也就解決。

關鍵是對待盧植的問題,袁常倒是有些猶豫不決。

說實話,對於盧植,袁常還是有些佩服的。盧植在文化界有政治家、軍事家、經學家、教育家、文學家之稱,開範陽盧氏文化之先河,被尊為盧氏的中興始祖和範陽盧氏始祖,是曆史上配享孔廟的二十八位大儒之一。此外,盧植還是一個能夠領兵作戰的將領。黃巾起義之時,盧植便是被任命為討伐黃巾的主帥,後來卻因為有人進讒言,盧植這才被下罪捉拿。此後,董卓進京,掌控朝政。董卓意欲廢黜少帝劉辯,擁立陳留王劉協為帝,便召文武百官商討,當時無人敢言,隻有盧植獨自一人出來反對,董卓大怒,下令將盧植處死,蔡邕為其求情,而議郎彭伯也趕緊出來勸阻董卓說:“盧尚書是海內大儒,士人之望!如今若殺他,天下人都會震驚失望。”董卓這才作罷,僅將盧植免職而已。董卓如此凶殘之人卻也不敢強行斬殺盧植,可見盧植名望之深厚。

而袁常隻是想要改革變法,對於盧植這樣的人物還是不想用武力手段來解決。一旦動了盧植,說不定就會造成其他大儒的不滿,再加上盧植跟他的準嶽父蔡邕的關係也是極為友好,說不定到時候蔡邕都會找到他頭上。因此,袁常自然是很難決定。

“主公,當斷則斷!為了主公改革大業,為了天下萬民,若是盧植無法理解主公的想法,主公斷不能手軟。”

郭嘉見袁常神色,知道袁常有些猶豫,連忙勸諫到。郭嘉雖是一名文人,然而,該狠的時候就狠,絕不會有絲毫的手軟,任何一個謀士能夠成就不凡,都不會有婦人之仁。如司馬懿,諸葛亮等人,別看平時都是一副和善文人的麵孔,就說諸葛亮火燒藤甲兵的手段,雖說是因為戰爭的原因,但是,也絕不難看出這些頂級謀士都有不同於常人的堅毅個性。

聞聽郭嘉勸說,袁常皺起眉頭,腦海中進行著激烈的掙紮。良久之後,袁常眉頭舒展,心中似有了決斷。(未完待續。)

https://8./book/52571/25594411.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