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七章 劉備決定(2 / 3)

“主公,屬下以為陳到都尉所言甚為有利!”

作為劉備自小的夥伴,簡雍自然是不願意看到劉備放棄這麼好的一個機會。簡雍一直跟著劉備,當然是因為看好劉備,自己也想著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如今,機會就擺在眼前,若是讓劉備給放跑了,那就不知道又要等待多久的時間了。因此,簡雍自然是要勸說劉備動手,而不是像此前那樣漫無目的的等待。

“主公,如今群雄並起,各方勢力都在割據,稱霸一方;北有袁紹據青州、冀州、並州,另有袁常占據幽州;南有荊州劉表、揚州袁術和東吳孫策;南麵有兗州曹操,關中李傕、郭汜,益州劉璋,涼州馬騰、韓遂等各方勢力。如今,唯有徐州陶謙老邁昏庸,若是繼續讓陶謙掌控徐州,屆時,徐州指不定會被他耗成何等落魄之地。如今,趁著徐州正是富商林立,糧草充足之機,主公一舉拿下,以徐州為根基。南麵袁術無能,主公亦可趁機奪取;北麵袁紹雖占據青州、冀州和並州三地,然則,以其之力,自然是不能兼顧,主公亦可待機奪取青州。占據三州之地,據地自守,徐徐發展;待各方群雄爭霸之時,主公進可攻、退亦可守,實行遠交近攻之策,最終成就一番事業,也未為不可!”

“憲和所言甚是有理!”

劉備聽了簡雍一席話,點頭讚同。當然,劉備胸有大誌,能夠建立蜀漢一國,自然也不是什麼無能之輩,對於簡雍說的話,他自然也是清楚的。隻是,劉備既然心中有大誌,自然早就考慮過該如何在亂世之中建立自己的功業。那就是要憑借好的名聲,也就是所謂的仁義之名。

縱觀曆朝曆代,自夏商周,及至春秋戰國,秦漢。能夠長久的存在的君主,隻有表現出仁義的君主才能得到人民的擁戴。任何暴戾的君主,都不能長久,夏傑、商紂、周幽王、秦始皇乃至於漢朝的桓靈都是因為沒有了仁義的名聲,才會被天下百姓蜂擁推翻。再加上劉備又沒有任何的資本可以依靠,所以,他唯一能夠當成依靠的也隻有名聲。

像袁紹,四世三公的袁家,起家的時候就是一個渤海郡太守,然後因為袁家的名聲,冀州韓馥的冀州生生被袁紹給奪走了;還有袁術,同樣是因為袁家的名聲,而且還是嫡子,更是有不少聲名響亮的文武人才去投效袁術;至於曹操,會比袁紹和袁術兄弟兩差一些,但是,在曹操起事之後,還是有曹家和夏侯家的子弟投效曹操。所以,跟這些有身份、有背景的勢力相比起來,他劉備就是一無所有,隻能靠他自己去努力贏得。劉備有些懷疑,倘若他撕開自己仁義的名聲,日後的發展還能那樣一帆順利嘛?

突然間,劉備想起了一件事,看向陳到,詢問到:“叔至,對於袁常此人,你有多少了解?”

“啟稟主公,屬下無能,故而,對於幽州牧袁常的了解,屬下所知不多。”陳到一臉自慚的說道,陳到是搞情報的,對於天下各方勢力都進行過分析和了解,經過對比之後,陳到才選定的劉備。至於袁常,此前並沒有太過出色的表現,然後就跟坐火箭一般,突然就竄上來了,所以,陳到對於袁常的了解並不多。

“叔至,此事你無須自責,誰也想不到,袁常能夠走到今日這一步。”劉備沉著臉,幽然說道。

最初見到袁常是在諸侯聯盟討董之時,當時的袁常表現的就跟個小人一般。這樣的人物,又有哪個人會去多看他一眼?就連自認為有識人之明的劉備,都沒能看出袁常的不凡,當時的陳到更是身處徐州,又豈會關注到袁常。

“叔至,你且說說對袁常情報的打探,獲得了多少。”

“是!”

陳到躬身應了一句,而後肅然說道:“主公,袁常此人投到袁紹麾下之後,便被任命為東平縣縣令,並沒有出色的表現;其後,袁常麾下有人發明了一種新法製鹽,也就是如今百姓所用的新鹽。故而,袁常便進入了袁紹的眼中,被袁紹提升為渤海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