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他袁常曾經不過是袁家一個不入流的子弟,現在,卻已經走到了自己的前頭,當上了幽州牧。而他劉備,好歹也是堂堂皇室後裔,當然,這是劉備自己認定的,目前還沒有得到官方的認證。他一個皇室後裔,若是連一個世家不入流的子弟都不如,還談什麼理想大誌。
劉備猛然離席站了起來,一臉堅決的說道:“既然叔至、憲和還有翼德你們都認為如今當取徐州為根基,吾便取之。雲長、公祐、子仲,你們三人如何看法?”
“既是大哥決定,弟自當遵從!”
關羽是忠義的代名詞,忠且不說。關羽的義字自是毋庸置疑,後人皆把關羽當做是義的信仰而進行參拜。最初,劉備背叛曹操,攻下徐州,引來曹操大軍攻打,結果,劉備和張飛被亂軍衝走,唯有關羽守住下邳。原本,關羽為了全兄弟之義,死戰不降,而後,為了劉備的兩個老婆,暫時投降曹操;曹操原本是想用恩情來感化關羽,誰知道關羽卻是不為所動,最後還是離開了曹操,引出千裏走單騎這個故事;後來,麥城戰敗,關羽被東吳擒拿,孫權也想要降服關羽,隻是,後來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便將關羽斬首,結束了關羽輝煌的一生。
在暫時歸降曹操的日子裏,關羽可謂是把“義”這個字給演繹的淋漓盡致,完美無瑕。當然,對於關羽的義,沒有任何人能夠有絲毫的挑剔。
但是,對於關羽的忠,就有不同的態度了。
通常所說關羽的“忠”是對君王對朝廷的忠誠,“義”是對劉備的這個結拜兄弟的義氣。至於說關羽對漢室的忠,那就不盡其然了。
如果一個人對朝廷忠誠的時候,一旦朝中有奸逆,這類人必當是以死進諫,至於例子,數不勝數,就不細說了。在許田圍獵之時,曹操明顯的表現出對漢獻帝對朝廷的不敬,當然,關羽也表現出他的憤怒,想要站出來把曹操給幹掉。但是,在劉備示意關羽不可輕舉妄動之時,關羽也就停下了自己的動作。當時,關羽和曹操的距離並不遠,隻要一刀幹掉曹操,什麼麻煩都沒有了。然而,就因為劉備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關羽就停下了動作,那麼,從這裏就能看出,關羽對於天子對於朝廷的忠心,並沒有那麼強烈。而劉備給的解釋卻是害怕曹操的部下會傷害天子的性命,關羽其實不傻,隻要把曹操幹掉了,曹操的手下真的敢傷害漢獻帝不成?顯然,劉備和關羽對於天子是否還有威信,並不是很在意。其後,劉備自領漢中王,要知道王位可不是自己能自稱的,而是要得到朝廷的認可,劉備這麼做,顯然是對朝廷的不敬,沒有把天子放在眼裏,關羽卻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反對意思,可見關羽對朝廷的忠心是擺在什麼位置。就如曹操麾下的荀彧,是一個真正忠於天子忠於漢室的臣子,為了阻止曹操稱王,荀彧連自己的性命都獻了出來。關羽和荀彧一番對比,對於朝廷的忠心,也就一目了然了。
因此,若是說關羽的義氣毋庸置疑,那麼,忠心卻是要另當別論了。當然,或許是因為劉備常以漢室宗親自居,故而讓人以為關羽也忠於漢室和天子,而事實上,關羽其實忠的就是劉備一個人罷了。
故而,在劉備提出要取代陶謙奪取徐州之時,關羽並沒有任何反對的意思。因為這是劉備的決定,作為結義兄弟的關羽,他隻會支持,而不會反對。
孫乾當然也不會有意見,或許,這也是他心中所期望的。
而糜竺,本就是袁常安排在劉備身邊的一個內奸,此刻自然也不會拒絕,還一臉慷慨的說道:“主公且放心,一旦主公取得徐州牧,屬下必定聯絡徐州富商,給予主公糧草財物的支持,讓主公無須為這等小事煩心。”
“有子仲這番話,吾無須再為糧草憂慮矣!”
聽到糜竺這麼說,劉備自然是大喜過望。想他以前的日子,為了生活,還要去賣草鞋。後來,即便是朝廷下達檄文招募士兵消滅黃巾軍,劉備都沒有任何的錢財,還要靠商人來幫忙,才能拉起幾百個人的隊伍。如今有糜竺這個徐州首富的支持,劉備也終於能夠鬆了一口氣,安心的進行他爭霸天下的宏偉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