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六章 郭鈺出糗(3 / 3)

初平三年,因董卓作亂京師而導致中州四處兵起,徐庶為了避亂,與同郡石韜南下至荊州居住。到了荊州之後,徐庶結識了諸葛亮,關係友好。

建安六年,劉備被曹操擊敗而南下依附劉表,劉表讓劉備於新野駐紮抵禦曹操。徐庶以劉備是漢室皇親,而且信義著於四海,前往投奔,劉備見徐庶後,非常器重他。建安十二年,徐庶對劉備說:“諸葛亮乃是臥龍,將軍願意見他嗎?”劉備說:“你可以和他一起來。”徐庶說:“這個人可以見,但不能委屈他前來,將軍應該放下自己的身份親自去見他。”於是,劉備在徐庶的建議下,隆中三顧茅廬之上,求得諸葛亮。當然,對於三顧茅廬這個問題,存在著矛盾。有的人認為是諸葛亮去拜見的劉備,拜見多次才成為劉備的軍師;而有的人則認為是劉備去拜見的諸葛亮,拜見多次才將諸葛亮邀請出山。三顧茅廬中的“三”並非是指三次,而是多次的意思。

那麼,問題就出現了:劉備和諸葛亮這個君臣際遇,是劉備去找諸葛亮呢,還是諸葛亮主動去找劉備呢?

《三國誌》說是劉備去找諸葛亮,用五個字做了記錄,就是“凡三往,乃見”,但是《魏略》和《九州春秋》說是諸葛亮去找劉備。按照《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說法,說這個事情是在建安十二年,當時曹操已經基本上統一了北部中國,下一個要滅掉的目標就是荊州,所以荊州的形勢已經非常緊急了。於是諸葛亮就南下去見劉備,因為劉備當時駐兵樊城,諸葛亮見到劉備以後,劉備不認識他,也不知道他,就把他當做一般的讀書人,一般的士人,一般的人才來接待。大概當時也接待了很多這樣的人,大家一起吃了個飯,吃了一個飯以後就散了,但是諸葛亮沒走,劉備也沒理他,也不問他有什麼事,自己就拿了一個犛牛尾巴在那編起工藝品來,諸葛亮就說,將軍的雄心壯誌難道就是編工藝品嗎?劉備手上拿著犛牛尾巴往旁邊一扔,這什麼話?聊以忘憂了。諸葛亮說,將軍,您想一想劉鎮南—劉鎮南是誰?就是劉表,劉表當時的職務是鎮南將軍,所以簡稱他劉鎮南—諸葛亮說請問將軍,劉鎮南比得上曹操嗎?劉備說那比不上。諸葛亮又問,那將軍您自己比得上曹操嗎?劉備說那也比不上。諸葛亮說,劉鎮南也比不上曹操,將軍您也比不上曹操,難道你們就坐在荊州等死嗎?就等著人家來宰割嗎?劉備說,唉,我也發愁啊,沒有辦法!諸葛亮就給他出一個主意,說我們荊州的問題是什麼呢?是北方來逃難的流民很多,而這些人都沒上戶口,不是我們的編戶齊民,那麼這一部分人的人力和財力政府就沒有掌握,因此應該把這些人查清楚了,都給他們上上戶口,那麼該交稅你交稅,該出力你出力,該服兵役你要服兵役,那麼荊州就強大了。

《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記載和《三國誌》的記載顯然存在矛盾,那麼,《三國誌》有沒有根據呢?有,根據就在諸葛亮的《出師表》,《前出師表》中諸葛亮說得很清楚,是劉備三顧茅廬,他才出山。

當然,劉備和諸葛亮相遇的問題以後再說,且說回徐庶。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劉表病死,次子劉琮接領荊州,派遣使者請求投降曹操。時徐庶與劉備屯於樊城,聽聞此事後,劉備率眾南行,徐庶帶家眷與諸葛亮一起隨劉備逃亡,在當陽長阪坡被曹操大軍追上,徐庶的母親被曹操軍所擄,徐庶為了保全母親,辭別劉備,前往曹營。

在這裏,徐庶母親的問題就與《三國演義》中記載的不同。不過,很明顯的一個問題,徐庶當初為了躲避董卓作亂,搬家到荊州來了。故而,歸海一刀和上官海棠二人,按照袁常的吩咐,在經過多日的趕路之後,也終於到達荊州目的地了。(未完待續。)

https://8./book/52571/25594246.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