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
龐統很是直接的點了點頭,說道:“侄兒此番前來,便是奉了叔父之命,將一個重要東西交到逆天者手上。叔父此前認定幽州牧便是逆天者,然而,侄兒卻是還不能確定,故而想要在幽州呆一段時間,確定之後再將此物交到幽州牧手上。誰知幽州牧卻是已經出發征討高句麗了,早知如此,侄兒之前便直接表明身份,便能完成叔父的囑托了。”
龐統的臉上似乎有些懊悔,不知是因為懊悔和袁常這個逆天者擦肩而過,還是在懊悔自己的小心謹慎,以致於錯過了表明身份的最佳時機。
懊惱之後,龐統似乎又想到了什麼,激動的說道:“對了,幽州牧才出發不過一天,侄兒如今快馬加鞭,或許還能追上幽州牧,將此事告知於幽州牧。”
“五郎,無須如此激動!”
徐庶龐統如此,連忙製止了他,說道:“主公如今已經前往高句麗,即便你將實情告知於主公,難道主公還能為此返回北京城不成?況且,你又不知那東西的重要性,用途如何?若是因此妨礙到主公征討高句麗的大業,反而不美。所以,如今你隻需在北京城專心學習,靜靜的等候主公征討高句麗回來便可。這一次五郎你和主公錯過,說明是天意如此,讓你們不用這麼早的碰麵。再說,如今你已然知曉主公的身份,還怕主公會跑掉不成。”
以前,徐庶並不相信命運。作為一個讀書人,認為命運不過是一個玩笑。但是,知道順天盟的事情之後,徐庶知道,命運這種事情是存在的。不過,徐庶現在相信命運的存在,卻不會聽信命運的安排。他就要跟隨袁常,打破這片天地,鏟除隱藏在幕後操控天下的邪惡勢力,讓天下萬民,能夠掌控自己的命運,而不是做棋盤上的一個棋子。
聽了徐庶的話,龐統也才反應過來,覺得徐庶說的挺有道理。當下,便平複心情,帶著求教的心理,和徐庶討論起順天盟之事。對此,徐庶當然不會拒絕,二人亦師亦友般的交談,直到深夜,才熄燈回去休息。
卻說另一邊,袁常在安排完幽州的事情之後,便帶上郭嘉、典韋,以及五千獨立騎兵師的精銳,趕赴遼東郡戰場。
大軍已經出發二十餘日,差不多也要到達遼東郡的本溪城,不知是否和高句麗的大軍碰上。當然,就算袁常不在戰場之上,想來問題也不大。這一次指揮作戰的兩路軍馬是太史慈和於禁,太史慈和於禁二人的軍事能力也不用多說。曆史上太史慈作為東吳大將,守衛東吳南部,使得東吳南部安平幾十載,太史慈可謂是功不可沒;而至於於禁,就連曹操都對關羽畏懼想要遷都,偏偏曹操卻是讓於禁統兵去與關羽作戰,可見對於禁能力的肯定。至於說後來被關羽水淹七軍,隻能說關羽夠狠,做出這種放水淹城的事情。從蜀漢的立場上來說,關羽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從道義上來講,關羽淹城的做法,卻是已經有違道義,畢竟城裏還有多少的百姓。曆史上,會用這種手段來對付敵人的將領,怕是也不多。還有,關於史書中記載於禁是因為嫉妒龐德而不與關羽決戰,想想曹丕對於禁的不滿,就可以知道這裏麵有多少是抹黑的成分了。
因此,對於太史慈和於禁統兵作戰,袁常根本沒有絲毫的擔憂。而袁常之所以要親自前往遼東郡戰場,隻不過是為了戰後徹底解決高句麗的問題。不會讓高句麗像曆史上那樣,曹操滅了高句麗不久之後,高句麗又死灰複燃,然後繼續禍害中原,袁常作為一個過來人,當然是不允許這種情況的發生。
因此,雖然距離大軍到達遼東郡的時間不多,但是,袁常卻也並沒有太過於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