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後,徐庶抬頭看向幾人,道:“諸位,要擔任高句麗的主官,此人必須要對於高句麗的實情相當了解,否則,不了解高句麗的實情,前去高句麗就任隻會適得其反,然否?”
“元直此言甚是!”
對於徐庶的話他們自然是認同的,正所謂因地製宜,要是連高句麗的具體情況都不了解的人,又怎麼可能治理好高句麗。
“其次,觀主公之言行,對於異族之人並不友好。故此,此人也當有殺伐果斷之心,但有不從者,能狠得下心來,然否?”
跟隨袁常這麼久了,他們自然知道袁常對於異族人不是一般的狠。按照袁常的性格,如果高句麗的人不聽話,估計他會把整個高句麗給毀滅了也不會在乎。雖然他們不知道袁常為何對異族人如此厭惡,不過荀諶、董昭、徐庶他們也不是什麼迂腐的人,會抱著友善的態度對待異族。可以說,在唐朝之前,漢人對異族人的態度曆來都是不太友好的。唐朝的時候,因為李世民為了他天可汗的稱號,對異族人相當友善,有唐一朝,異族人在朝中任職的不在少數,單單是李世民麾下的異族大將都不少;而宋朝的時候,從遼國、西夏、金國再到蒙古,都是被吊打的份,或許是被揍的多了,總是強調與異族友善,這隻能說是一種畸形的友善;而南宋之後,程朱理學的發展,讓中原人都有種天朝上國的風度,對待異族更是要親如一家,像明朝的時候有十五不征之國就可見一斑了。況且,高句麗嚴格來說不算是純粹的異族,可以說是罪人之後。
何解?
高句麗最初隻有土人,也就是高句麗的原住民。而在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後,呂氏外戚專政,後來劉氏皇族發難,陳平、周勃等人響應誅殺呂氏,並且將皇帝劉弘給廢除,迎立新帝劉恒,也就是漢文帝。而呂氏外戚以及當初附庸的官員、將領都被發配到高句麗,其後的犯官及罪人多有發配到高句麗的,因此,如今的高句麗人多是中原罪人之後與高句麗土著結合而成的。因此,高句麗人從這一點來說,也算是半個漢人了。
不過,是不是半個漢人對於荀諶他們來說並不重要,關鍵的還是派去高句麗的主官要有足夠的手段鎮壓一切不平。
“如元直所言,符合這些條件的倒也不少。”
人選所要的條件已經考慮完畢,那麼,符合的人也就不難想了。
“原昌黎郡太守周景,多與高句麗有所交往,且為人剛正,手段也是頗豐,此人可為高句麗主官人選否?”荀諶率先推舉了一個人選。
“此人不適合!”
董昭思索了片刻,卻是搖頭反對了,隨後道:“周景此人吾亦有所耳聞,手段確實足夠,然則,卻過於柔和,高句麗一旦事有不諧,必要之時人頭滾滾,以周景之秉性,想來是下不了手,若是如此,反而不美。”
對於董昭的反對,荀諶也沒什麼不滿,大家都是一心為公,並非是一言堂,既然周景不適合高句麗的局勢,他自然不會堅持,也不會因此而生出不滿之心。
“友若,公仁,不知樂浪郡別駕馬文如何?”
“不可!”“不可!”
徐庶的意見才提出來,就被荀諶和董昭二人給齊聲反對了,卻是讓徐庶一臉懵比,為何兩人這般大的反應。
荀諶和董昭二人無奈一笑,荀諶搖頭歎道:“元直,你或是接觸政事不久,對馬文此人不夠了解,卻也怪不得你,若是讓馬文前去高句麗就任主官,想來用不了多久,那高句麗怕是大亂將起了。”
“這是為何?”
聽荀諶這般說法,徐庶倒是有些好奇。馬文的履曆徐庶也看過,可以說是相當適合高句麗的局勢,而荀諶和董昭二人卻是同時反對,顯然有著不為人知的內情。
“唉!”
荀諶皺眉不言,董昭輕歎一聲,解釋道:“此事說來也是異族人做的孽,馬文年少之時,居住的村子慘遭異族屠戮,故此,及他長大之後對異族之人極為怨恨。樂浪郡本地處微妙,夾於高句麗、馬韓、辰韓等國之間,當地百姓多遭異族欺淩,況且當時中原皇室積弱,根本無力觸及樂浪郡;而時任樂浪郡太守又過於文弱,無法震懾異族,直到後來馬文自薦為樂浪郡別駕,以狠辣手段處置入侵異族之人,斬首斷交不過爾爾,更甚者挖目、去鼻乃至於活埋異族入侵者,倒是震懾了周邊異族,令樂浪郡安穩了許多。而此後,樂浪郡別駕之威名更甚於太守,樂浪郡百姓隻知別駕,卻是不知太守之名,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