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三章 靜觀其變(2 / 3)

“郭圖,吾之所言皆為主公著想,你如何說吾陷主公於不仁不義之地,若無道理,吾必不幹休!”田豐見郭圖反對,冷哼一聲怒喝到。

郭圖聞言卻是不急,對著上首的袁紹行了一禮,這才看向田豐說道:“幽州之地乃是當初主公與幽州牧袁常商議之後主公交與袁常管轄,主公雖失了幽州之地,然則,袁常亦在公孫瓚一戰之中付出了不少,且有許諾於主公,日後幫助主公爭奪天下,如今若是反悔,豈不是讓天下人以為主公不仁;幽州牧袁常乃是主公六弟,主公如今無端奪取其領地,無兄長之悌,豈不是讓人以為主公不義。若是讓天下人將主公看成是不仁不義之輩,於主公大業又有何助,相比起主公的聲名,區區幽州之地,讓給袁常又有何妨?”

袁紹最是喜歡名聲,熟悉袁紹的人都知道。所以,郭圖這一番話下來,可以說是完全說進了袁紹的心中,田豐即便想要反駁,怕是袁紹也不會答應。因為田豐是站在袁紹利益的角度來考慮,對於更看重名聲的袁紹而言,卻是顯得更落下乘了。

“公則所言甚是,幽州交由六弟來治理,其治下亦是井井有條,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百姓安居樂業,吾若是無端奪其領土,必為天下人所不恥,此非吾之所願。再則,有六弟把守幽州,亦可抵禦北方異族,令吾治下免去異族侵擾之苦。若是取回幽州,還需花費心思防守邊境,於大業並無益處。”

袁紹一句話便奠定了對待袁常的戰略方針,田豐雖然不滿,卻也無可奈何。況且,田豐隻是覺得袁常掌控幽州在袁紹的後方對於發展會有些不利,卻並不覺得有多大的阻礙。因此,田豐也就沒有繼續勸說了。

“如今,長安城內李傕、郭汜二人相爭,陛下遭受二人困苦,諸位以為當如何?”

田豐聞言,上前建議到:“主公,如今陛下受此二賊挾製,令難出長安城,主公當揮師長安,救陛下於水火。屆時,主公便可以勤王之功,掌控大勢,指令諸侯。”

“主公,屬下以為不可!”

還是郭圖站出來反對,無視田豐的怒色,不緊不慢的說道:“主公,若是迎回陛下,倘若陛下讓主公將兵權交出,主公屆時是答應還是反對?若是答應,那主公屆時也隻是能當一個富家翁,惶惶不可終日;倘若主公不答應,那便會被天下人所不恥,認為主公乃是不忠不孝之輩。迎回陛下,於主公大業並無良助,既然如此,何不靜觀其變,待時而動。”

“嗯,甚善!”

……

兗州東郡

“嗯,袁常竟是興兵高句麗,吾之所願矣!”

聽到探子報來的消息,曹操一臉感慨之色,興兵異族,征伐塞外,可以說是曹操心中的誌願。如今聽聞袁常已經在這麼做了,曹操自然是悠然神往。然而,如今占據兗州的曹操卻是對塞外異族有心無力。北邊有冀州袁紹虎視眈眈,東麵有徐州大耳賊臥榻之虎。至於西麵的長安李傕和郭汜二人,疥癬之患,不足為懼;南方豫州袁術,鼠目寸光之輩,曹操更是不會在乎。至於說看不起袁紹,其實都是那些書寫曆史的人在扯淡罷了。

袁紹憑借著家庭背景,年少為郎,袁紹不到二十歲已出任濮陽縣長,有清正能幹的名聲。後來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在董卓禍害天下的時候,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而當時的曹操隻不過是一個末流諸侯,劉備更是沒被袁紹放在眼裏,這就是地位所帶來的差距。而且袁紹自帶“王霸”之氣,早期麾下武有鞠義、顏良、文醜、張郃、高覽等,文有田豐、許攸、審配、逢紀、沮授等;帶甲之兵數十萬,而且治下百姓安居樂業,天下諸侯之首名副其實。單從實力來說,曹操又哪裏來的資本看不起袁紹?隻不過,在後期袁紹開始墮落了。或者說,這是大多數人的通病,在年邁之後都開始墮落,鮮有例外的,也許,是年紀大了,腦子不清楚,開始昏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