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李闊、宋行你們三人既然是唐哲挑選的人,說明他對你們的能力是看好的。所以,王源暫且先任命為吉林省高官,地位僅在書記之下;李闊和宋行你們二人為高官。當然,目前的職位隻是暫定的,一切還要看你們的能力。總之一句話,在我這裏有能力的上,沒能力的下,明白嗎?”
“是,州牧!”
不僅僅是王源三人內心凜然,唐哲同樣如此。若是他做的不好,他相信袁常會毫不猶豫的將他撤下。而且,王源三人雖然是他推薦的,但是,人都是有欲*望,更高的職位擺在眼前,誰不會去爭取?所以,唐哲的壓力自然是最大的,一個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一個還要麵對王源三人的競爭。不過,有競爭才有壓力,隻要是良性的,不是惡意競爭,唐哲他自然是無所畏懼。況且,有袁常壓著,相信目前沒有人敢下黑手來競爭。
“好了,你們四人的職位暫時就這樣定,那接下來我就跟你們說說改革的具體內容。”
袁常到目前為止對四人的態度很滿意,當然,態度夠並不代表能力就夠,接下來還是要看他們具體的表現了。
“改革的內容包括六項:衣、食、住、行、文化和經濟,這六項內容沒有高低先後之後,要齊頭並進一起抓。而要保障衣、食、住、行、文化能夠到位,經濟在其中的起到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所以,首先要保證經商的環境,至於具體如何做到,那就要靠你們的能力,因地製宜我就不發表意見了;文化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所以在經濟足夠的情況下,一定不能落下文化的發展。在我的治下,一定要做到六年義務教育。所謂的六年義務教育,就是讓適齡的兒童都能夠上的起學,不要想著靠教育賺錢,大部分的錢都應該有官府來貼補。而我希望,在六年義務教育之後就能夠做到九年義務教育,十二年義務教育甚至更多。”
在如今的時代,推行後世的義務教育還不是很難,這也算是一個好消息。倘若是在宋朝之後,想要推行後世的義務教育就真的很難了。其中一個原因,宋朝之後儒家文化發展的太過繁榮,除了儒家的知識之外,其他的學識難以被接受,基本上是被打賤籍,就如匠戶,隻要祖輩之中有一人為匠戶,子子孫孫就世代為匠戶,不得脫籍,不然就隻有逃跑,但是一被抓到那就要麼成為奴隸,要麼就是死;其次,自漢以來,用來教育的書都被士紳、貴族和大家族給壟斷。普通人想要讀書,基本是沒希望,首先吃飯都是個問題,去哪裏拿錢讀書?然後,有錢了但是買不到書,同樣是個問題。就如唐朝的時候,五姓七望中隴西李氏也就是李世民出身的家族。原本是不在這排名裏的,後來要不是李世民強製把自己家族給排上,那些讀書人根本看不起李唐,即便李世民把隴西李氏也給排上了,但是,那些世家大族同樣不跟李唐聯姻。所以,東漢末、三國這個時代雖然亂,但是很多事情卻是更容易進行,而不用去掃除那些障礙。
“經濟和文化這兩方麵我就大致說這些,衣、食、住、行乃是基礎,也就不用我多說了,能不能做好就看你們了。你們四人可以根據自己比較在行的方麵管控,不用所有方麵都插手,這樣也能減輕負擔。還有,根據這些方麵,你們可以建立相應的部門,大致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