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當,老夫李思漢。”
在這一瞬間,李思漢仿佛變了一個人,從先前的一個鄉野村夫,變成了一個飽讀詩書的文人士子,卻是讓唐哲有些錯愕。
“情非得已,還請書記見諒!”
李思漢對唐哲行了一禮,隨後道出其中原委,這才明白李思漢為何會有如此變化。原來,思漢村的村民雖然不參與高句麗的戰爭,不過,這些日子漢國城正在改革之中,土地政策也都傳閱四方,思漢村的村民自然也是知道的。而唐哲一行人在進入村子的時候,李思漢便看出他們身份不凡,心中已經猜測唐哲便是如今掌控吉林省的幽州官吏。不過,李思漢祖上也是漢朝的官員,後來因為官場的鬥爭波及到他們祖輩,因此被流放到高句麗這土地來。所以,李思漢對於官場之人是避而遠之的。隨後,經過一番試探,李思漢知道唐哲是個清正嚴明的君子,是個好官,這才決定暴露自己的身份。否則,唐哲期間有絲毫的隱瞞,李思漢都不會暴露出自己的身份,而唐哲注定要敗興而歸了。
“卻是小子眼拙,大才就在眼前,竟然不識。不知李老先生是否願意出山相助,為我中原開創盛世而獻一份力。”
唐哲恭敬的行了一禮,無論是李思漢的年紀,或是他的才識都值得這一禮。
“唐書記折煞老夫了!”
李思漢將唐哲扶起,歎道:“老夫如今年紀已大,雖有些拙見卻是不足為題,唯恐誤了幽州牧的大業。不過,犬子如今正值壯年,已得老夫真傳,倒也堪用,若是唐書記不嫌棄,老夫便讓犬子跟隨唐書記左右,望他能為中原開創盛世添磚加瓦。隻恨老夫未能早些遇上幽州牧這般雄主,可歎!”
唐哲聞言亦是一歎,然而世事不如意十之八九,隻可惜雄心壯誌在身,卻已是廉頗老矣。不過,此行能夠招攬到李念漢,也算是成功圓滿。而且,李念漢出仕,也算是替李思漢完成了心願。
不多時,一個穿著粗布麻衣的漢子便出現在唐哲麵前。這漢子看上去好似有四十一般,然而,詢問之後才知道他的年齡不過剛剛三十。顯然,因為在高句麗的勞累,才會讓他看上去如此滄桑。
“父親,母親!”
李念漢對著李思漢和他的母親行了一禮,隨後才到唐哲麵前行禮。謙謙君子且是個孝順之人,唐哲自然是滿意的。
“李公子,我今日前來是希望你能夠助我一臂之力,不知可否?”
“能為中原的建設出一份力,自是所願爾!”李念漢沒有什麼矯情,在聽了自家老子的話之後,便接受了唐哲的邀請。先前說過在李思漢家中用飯,所以唐哲也沒有急著離去,便與李念漢聊了起來,隨後唐哲將袁常的思想、新製度給簡單的說了一些,不想李念漢卻是很快便領悟,並且舉一反三,唐哲原先有些不理解的地方也頓時都明悟了。當下,唐哲更是欣喜,與李念漢頗有相見恨晚的架勢,越聊越開心。幽州牧那句話說的不錯,高手在民間,此言不差。
或許,李念漢這種人在中原那種製度之下無所作為,但是,袁常的這種新的製度卻是極其適合他。或許,是因為他這些年在高句麗的經曆,才會讓他能夠更好的理解新製度。有句話說的好,高居廟堂之上的人,又怎麼會懂得民間疾苦,否則也不會有何不食肉糜這種話了。
等用過飯之後,唐哲便告辭離去。原本他是讓李念漢在家中休息幾日再去任職,誰知道李思漢卻是讓李念漢直接上任。於是乎,李念漢便跟著唐哲走了,路上,詢問過後,唐哲推薦李念漢就任教育廳的副廳長職位,而廳長則是由幽州來的一名官員擔任。不過,唐哲相信,以李念漢的能力,這個廳長的位置很快是他的了。
https://8./book/52571/25594013.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