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羊祜與司馬家的姻親關係,便是其姐羊徽瑜乃是司馬師的第二任妻子,因為這個關係才讓羊祜免於一難。
在司馬師病逝之後,司馬昭執政,為大將軍,羊祜自此平步青雲,屢建奇功,而後被封為車騎將軍,主要對抗東吳勢力。在與東吳的對戰之中,羊祜與陸遜的兒子陸抗產生了友誼,彼此惺惺相惜。不過,羊祜卻沒有因私廢公,依然保持著對東吳的警惕。
當時羊祜認識到:吳國的國勢雖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實力,特別是荊州尚有陸抗這樣的優秀將領主持軍事,平吳戰爭不宜操之過急。於是,他采取軍事蠶食和提倡信義的兩麵策略,以積蓄實力,瓦解對方,尋找滅吳的合適時機。鑒於曆史上孟獻子經營武牢而鄭人畏懼,晏弱築城東陽而萊子降服的經驗,羊祜揮兵挺進,占據了荊州以東的戰略要地,先後建立五座城池。並以此為依托,占據肥沃土地,奪取吳人資財。於是,石城以西均晉國占有,吳人來降者源源不絕。羊祜於是實施懷柔、攻心之計。在荊州邊界,羊祜對吳國的百姓與軍隊講究信義,每次和吳人交戰,羊祜都預先與對方商定交戰的時間,從不搞突然襲擊。對於主張偷襲的部將,羊祜用酒將他們灌醉,不許他們再說。有部下在邊界抓到吳軍兩位將領的孩子。羊祜知道後,馬上命令將孩子送回。後來,吳將夏詳、邵頡等前來歸降,那兩位少年的父親也率其部屬一起來降。吳將陳尚、潘景進犯,羊祜將二人追殺,然後,嘉賞他們死節而厚禮殯殮。兩家子弟前來迎喪,羊祜以禮送還。吳將鄧香進犯夏口,羊祜懸賞將他活捉,抓來後,又把他放回。鄧香感恩,率其部屬歸降。羊祜的部隊行軍路過吳國邊境,收割田裏稻穀以充軍糧,但每次都要根據收割數量用絹償還。打獵的時候,羊祜約束部下,不許超越邊界線。如有禽獸先被吳國人所傷而後被晉兵獲得,他都送還對方。羊祜這些作法,使吳人心悅誠服,十分尊重他,不稱呼他的名字,隻稱“羊公”。
對於羊祜的這些作法,陸抗心中很清楚,所以常告誡將士們說:“羊祜專以德感人,如果我們隻用暴力侵奪,那就會不戰而被征服的。我們隻保住邊界算了,不要為小利而爭奪侵擾。”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晉、吳兩國的荊州邊線處於和平狀態。羊祜與陸抗對壘,雙方常有使者往還。陸抗稱讚羊祜的德行度量,“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一次陸抗生病,向羊祜求藥,羊祜馬上派人把藥送過來,並說:“這是我最近自己配製的藥,還未服,聽說您病了,就先送給您吃。”吳將怕其中有詐,勸陸抗勿服,陸抗不疑,並說:“羊祜怎會用毒藥害人呢”仰而服下。當時人都說,這可能是春秋時華元、子反重見了。吳主孫皓聽到陸抗在邊境的做法,很不理解;就派人斥責他。陸抗回答:“一鄉一鎮之間,不能不講信義,何況一個大國呢?如我不講信義,正是宣揚了羊祜的德威,對他毫無損傷。”孫皓無言以對。
由此可見羊祜與陸抗的情義之深,隻是,月有陰晴圓缺,任何人或者任何事都不可能完美。
羊祜在邊境,德名素著,可在朝中,卻每遭詆毀。他正直忠貞,嫉惡如仇,毫無私念,因而頗受荀勖、馮紞等人忌恨。王衍是他的堂甥,曾來見他陳說事情,言辭華麗,雄辯滔滔。羊祜很不以為然,王衍拂衣而去。羊祜對賓客說:“王夷甫方以盛名處大位,然敗俗傷化,必此人也”。西陵之戰,羊祜曾要按軍法處斬王戎。所以,王戎、王衍都怨恨他,言談中常常攻擊他。
經過七年的練兵和各項物質準備,荊州邊界的晉軍實力遠遠超過了吳軍,而兩年前吳軍主帥陸抗病死,吳國境內又因為吳主孫皓的高壓統治使各種矛盾日益激化。這表明晉滅吳的條件和時機已經成熟。羊祜不失時機的上疏請求伐吳,奏疏說:“先帝順應天意人心,西平巴蜀,南和孫吳,海內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人心安樂。而吳背信棄約,使邊境又生戰事,國家氣數雖是天定,而功業必靠人為,不滅東吳,則士卒百姓無安寧之日。完成統一大業,也是光大先帝功勳,實現無為而治的舉措。堯伐丹水,舜征三苗,都是以使宇內安寧,停止兵亂,民眾和睦為目的的。當年平蜀之時,天下人都以為應當一並滅吳,而蜀滅至今已十三年,這算一個周期,滅吳的日子應在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