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二章 提議遷都(2 / 3)

“準奏!”

劉協應喝一聲,隨後悲痛道:“幾位愛卿因為賊子之故罹難,失此棟梁,朕心甚痛。故而,朕決定,但凡在此番災難之中遇害的官員,一應由朝廷厚葬之;此外,他們的家眷亦要好生對待,不可讓這些為朝廷奉獻了一生的臣子寒心。”

“陛下仁德!”

又是一通不要錢的稱讚之詞湧出,好一陣,劉協才示意停止拍馬屁行為,接著說道:“經過朕與幾位愛卿商議過後,太常由原太常屬官太常禦伍昌接任;衛尉由太尉府長史耿石接任;光祿勳由原光祿勳屬官虎賁中郎將李平接任;大鴻臚由原大鴻臚屬官大行令種單接任。”

“臣領命!”

接任的四人俱都出列謝恩,其中三人乃是原單位的屬官,因為上司遇難,得到幸運之神的垂青,成功上位。因此,他們心中自然是暗暗發誓,一定要小心謹慎,不可讓前任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免得便宜了別人。唯有衛尉是從太尉府長史空降而來,畢竟衛尉是負責宮中禁衛,確保劉協安全的。此前衛尉中多是董卓的部下,剩下的人之中有多少是忠心的誰都不敢保證。故而,楊彪便推薦了自己太尉府的長史去接任這個職位。對於楊彪的忠心,劉協還是很放心的,所以自然不會拒絕。當然,現階段他也沒有自己培養的心腹,也隻能暫且用楊彪的人,日後他有了自己的心腹,或許會選擇換一個人,也或者他可以把太尉府長史發展成自己的人。

劉協掃視一圈,繼續說道:“此番遭難,有諸多職位空缺,眾位愛卿若是有什麼合適人選,皆可提出來,隻要是忠心於朝廷的才能人士,朕都不會虧待他。”

“臣等領命!”

能夠在董卓和李傕、郭汜把持朝廷的情形下活下來的人,都是官場老油子,而非愣頭青。若是愣頭青或者直脾氣的人,都已經用生命鑄就他們的故事了。所以,劉協的意思他們都聽明白了,首先要忠心的人,忠心的對象自然是他劉協;其次才是有才能的人。因此,隻要忠心的人才能差一點,劉協是可以不在乎的。

朝廷的事情商議了將近兩個時辰,也是因為如今朝廷的局勢艱難才會說這麼久。等朝廷的事情都說完之後,接下來便是以往讓人欣喜和期待的發放大禮包的時刻了。

劉協神情一震,激動的說道:“此番在朕東歸洛陽之時,經曆了重重險阻,多虧了諸位愛卿戮力向前,才能安然抵達洛陽。在此期間,有幾位大臣的貢獻卓越,相信諸位愛卿都看在眼裏。朕說過,隻要是忠心於朕,忠心於朝廷的人,朕都不會吝於嘉獎。”

隨後,一名太監手捧聖旨上前,念道:“興義將軍楊奉,勤勉王事,忠心護衛,殺敵禦前,功大莫焉,擬擢升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臣,領旨!”

楊奉臉上表現出一副欣喜的表情,內心裏卻是平靜無波。若是在沒有決定投效袁常之前,劉協給他這樣的職位,他必然是會高興的連自己姓什麼都不知道了。但是,如今他已經明白,現今的朝廷任何的官職都是虛的,除了有名聲之外,其他一點用處都沒有。若是不信,楊奉打著車騎將軍的名號,到各州發號施令試試看,保準分分鍾被人吊打。

太監將聖旨遞給楊奉,又接過另一個聖旨,繼續念道:“國舅董承,勤勉王事…擬擢升為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臣,領旨!”

“兗州牧曹操,勤勉王事,忠心於國,擬擢升為前將軍,假節鉞,開府儀同三司。繼續擔任兗州牧一職,為朕牧守一方。”

“幽州牧袁常,勤勉王事,忠心於國,擬擢升為後將軍,假節鉞,開府儀同三司。繼續擔任幽州牧一職,為朕牧守一方。”

“臣,領旨!”

“臣,領旨!”

若是讓袁常和曹操放棄現在的州牧職位,跑到洛陽來擔任前、後將軍的職位,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若是劉協敢強求,估計曹操和袁常分分鍾就扔下劉協返回自己的地盤了。也正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劉協給袁常和曹操兩個職位,也沒有讓他們拋棄現有職位的意思。如此一來,不會逼迫袁常和曹操拒絕接旨,讓他下不了台麵,這樣大家臉上都過得去。